维和医疗分队:在非洲种菜有多难?

来源:"精忠蓝盔"微信公众号 作者:斑竹垱杆子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02-05 09:41:30

你都不知道,医疗分队种点菜有多不容易

和每一批维和人员一样,面对任务区蔬菜短缺的状况,依靠的都是大家群策群力,垦荒种地,自给自足。 刚到任务区,前批队员留下了一小块菜地,可能因忙于交接准备,有几天没打理了,里面杂草丛生,几近荒芜。幸好还有散落的犁耙、锹镐、铁铲等生产工具,库房里也有现成的蔬菜种子。

交接时,正值雨季,野草生命力旺盛与顽强,准备垦荒的营前东北角荒草普遍没膝,有的地方过人头顶。多能手、警卫班班长庄宁宁顶着酷暑,用打草机一寸寸将草打平。草根密织,且土地板结,人力开挖太费力、耗时,而且难以达到种植要求。

这也难不倒我们种菜的心。大家尝试琢磨出“机械耕种”法,用汽车绞盘带动铁犁翻地。不过理论上很美好,可是忙乎了半天,只是浅浅的翻了那么一小片,效果不理想。旱季的脚步声一天天临近,眼看种植黄金期一天天过去,急煞众人。

终于有一天,工兵兄弟开着大型挖掘机过来支援,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了。不出半个时辰,一大片带着泥土芬芳的红壤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地准备好了,下一步即是有效的实施生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将地平均分配给各班组,各班组再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分配给个人或小组或集体分工耕种。没有现成的经验,拟种的蔬菜品种因地制宜,边尝试边改进。

初始耕种的那一阵子,上班前、下班后的早晚,地里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就连之前在城里长大,身上没有半点“泥腥味”、甚至“五谷不分”的女生也是兴致勃勃的撸起袖子,不怕粪泥粘手溅身,不怕昆虫绕足染身,大干特干,当起了脸朝红土、背朝天的“农忙人”。除草根、整土、垄沟、播种、育苗……缺胳膊少腿的生产工具大家用起来照样嚯嚯有声;正点穿浅口迷彩鞋、下班换深筒雨靴入菜地,成了官兵们铁打的作息规律。

大家万里迢迢跑到非洲,铆足劲,热情洋溢开发这片红壤的场面俨然就是当年南泥湾精神的延续。

蛮干加巧干,为了保持大家种植的积极性,将这块菜地好好的利用下去,领导们继续想方设法:首先,请有种植经验的庄班长等人,无论田间地头正忙时,还是茶余饭后闲暇间,帮大家答疑解惑,做技术指导,解决大家种植期间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其次,队里派专人,派人外出购买牛粪,供大家施用。后来又修建了发酵池,废物转肥料。以改善土壤养份,便于种植。 再者,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目前的旱季,除了部分生活用水,司机班的小伙子们每天出营几趟,拉回水来灌入水罐,供大家浇地。 然后,本着个人或小组种植,集体享用的原则,鼓励大家将劳动所获积极上交炊事班,并做好认真登记,及时在微信群里公开。 在经历了一遍遍播种、培育、浇水、施肥、养护等多个环节及时间磨炼后,大家不仅劳获了育儿般的种植经验与丰收的喜悦,还在劳作中播撒了汗水与爱心,在劳作中展现了稳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劳作中排遣了远离故土,对亲人思念的苦闷……

如今,这片凝结汗水与希望的“生态园”正源源不断的将丰收的喜悦回报给大家,大伙在喜滋滋的品尝自给自足的果实的同时,也将菜地带给自身的点点滴滴融进了这段宝贵的维和履历里。相信将来回归故里,温存时刻,这些记忆碎片,如同灿烂星河里的一个个小亮点,照亮自己来时的路,也会给未来播撒片片光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