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盔”种菜功夫引来苏丹“洋徒”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何悦东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11-11 09:01:14

■何悦东

中国维和官兵为苏丹民众传授蔬菜种植技术。这张照片入选了《为和平而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5周年图片展》。何悦东摄

都说中国人有种菜的“天赋”,岛礁、沙漠、雪域、高原……只要我们愿意,哪里都能“种”出一片天地。有条件要“种”,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能“种”。你若不信,有图为证。

2015年11月9日,美国纽约曼哈顿东河河畔,联合国总部会议大楼内人头攒动。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国防部国际传播局共同主办的《为和平而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5周年图片展》正在这里隆重举行。我在苏丹维和期间,拍摄的一张展现中国维和官兵为当地民众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的照片,作为64幅作品之一入选。

虽然照片背后的故事已过去了8年,但仍深印在我的脑海。

苏丹的物资相对匮乏,蔬菜更是奇缺,市场上蔬菜的价格高得出奇。联合国供应各维和力量的副食品种比较单一,多为土豆、洋葱等,鲜见其它绿色蔬菜。即便是这样,如果遇上道路毁坏或武装冲突,十天半月见不到补给车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到达苏丹后,我们的官兵就发扬“南泥湾”精神,扛起锄头,开荒种菜。苏丹靠近赤道,全境受太阳直射,素有“世界火炉”之称,4-7月的酷热季节,气温可达50℃以上。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种菜,谈何容易。

困难难不倒咱勤劳智慧的中国军人。烈日当头,为防阳光“烤”坏菜苗,战友们用茅草编织成草帘子,给菜地搭设防晒网;用水困难,他们不辞辛苦,每天从20多公里外取水浇灌,甚至把自己的饮用水省下来浇菜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批批维和官兵的努力下,营区的菜地内,空心菜、小白菜、黄瓜、辣椒、西红柿、大西瓜……一派生机盎然。瓜果飘香、蔬菜满园,不仅丰富了官兵的“菜篮子”,还成为UN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0年7月的一天,我与战友们正在采摘蔬菜,忽然发现一名当地男子透过铁丝网非常专注地看着菜地里的一切。出于职业敏感,大家顿时警觉起来。一连几天,每当我们在菜地里忙活,这位“非洲兄弟”就在院子外面“陪”着。时间长了,彼此逐渐熟悉起来,这名“非洲兄弟”也打开了话匣子。

他叫拉维,家就在维和营地附近,看着中国维和部队的菜地里长势喜人,他很惊奇,非常想拜中国维和官兵为师,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可是拉维一直担心官兵们不收他这个“洋徒弟”,所以一直在外面偷偷学艺。部队领导了解到情况后,专门把拉维邀请到营区做客,并指派在国内获得“绿色证书”的种植能手给他当老师。

选种、育苗、栽植、灌溉……在田间地头,官兵手把手地给拉维讲解,从土壤分析到田间管理的每个细节,并鼓励他把维和官兵的菜地当作试验田。“中国师父”讲得仔细,“洋徒弟”学得认真。一个多月时间,拉维收获满满,他不仅学到了蔬菜种植技术,更与中国维和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我们送给他几包蔬菜种子和百余棵菜苗作为纪念。

2010年9月16日,拉维又来到中国维和部队做客,这次他是专程来给“中国师父”说说自己的种菜成绩。据他介绍,他的菜地虽然不大,但品种很多,有辣椒、黄瓜、丝瓜等,足有十五、六个品种。“靠着中国师父传授的技术和提供的种子、菜苗,我的菜地现在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在部队营地的菜地里,拉维指着一根20多厘米长的四季豆说,“我的菜也能长这么长!”他的话语,引来大家一片笑声。我连忙举起相机,将这温馨的一幕定格下来。于是,就有了入选联合国图片展的那张照片。

回国后,听接替我任务的战友讲,拉维凭借向“中国师父”学到的蔬菜种植技术,让全家人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而且他还带出了10多个徒弟呢!

总能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良田,官兵的“法宝”可不仅是中国人身上一脉相承的“种菜基因”,落地生根、自力更生、吃苦耐劳,才是我们子弟兵的“功夫秘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