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这是若战必至的先锋队伍
“一朝穿军装,一生是军人”。在国家有难、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退役军人头脑中从来没有“退役”的概念,而是把自己看成“不穿军装的战士”。当年抗击′98洪水、′03非典、′汶川地震等战场上,无数冲锋在前的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至”的承诺。此次抗“疫”阻击战,一批又一批退役军人同样不甘缺席。
1月28日中午,山东淄博退役军人王晓驱车千里到达武汉,将车上10万双医用手套交给武汉的志愿者。确认手套送往武汉市儿童医院、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5家医院后,在路口等待近5小时的他调转车头,吃下两日来的第一餐饭——一包泡面。返程路上,他高声喊道:“武汉挺住!我会再来!”
老兵除夕夜为武汉送蔬菜的故事同样感动一片人。大年三十这天,一位名叫王国辉的河南退役军人,驱车500公里奔赴武汉,给武汉市民送去5吨急需的蔬菜。王国辉是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田营村党支部书记。他说:“我曾在驻武汉部队服役17年,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群众面临危难,我如果不伸出援手,心里过意不去啊!”

“脱下军装仍是兵,若有战事再出征”。上海退役女兵李晓静,以上海医疗护理队队长身份率50名“娘子军”驰援武汉。“我有17年前支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经验,也有四川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经验,更有近20年临床护理经验,我愿意再次出征支援荆楚!”大年初三,这支上海医疗护理队紧急进发武汉。
李晓静是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50名队员来自16个区48家医院。武汉疫情爆发后,已经自主择业脱下了军装的李晓静,第一时间向医院党委递交请战书:“作为一名军人,就该上战场;作为一名护士,就该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冲锋在前!”
抵达武汉后,李晓静和她的队员们迅速充实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12个科室,和首批上海医疗队队员一起投入了紧张救治战斗。
5 这是冲锋陷阵的征战队伍
战场何止在武汉,华夏大地每个角落都是疫情防控区。
“一日当兵,终生报国”。在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统一指挥下,全省9万余名退役军人勇上“疫”线、逆行“疫”路,协助各级做好宣传疏导、人员转移、疫情防控等工作。杭州市军转干部林高元主动放弃照顾怀孕妻子,用忠诚诠释“我们多一份付出、群众就多一份安全”的诺言。西湖区退役军人父子张锐新、张诚聪每天轮流坚守在三墩镇防疫第一线。张锐新说,“每天摸排接触人员,给隔离人员送餐送日常用品,危险系数之大自不必说。这时候共产党员就得站出来!退役军人就要守阵地!”

战斗间隙,退役军人一坐下就睡着了,镜头拍摄者称之为“最美睡姿”
一组来自安徽的网红图片“致敬最美睡姿”,让人看了心疼。社区工作站站长葛宜仙和民兵部长詹传飞坐在沙发上睡得死死的。社区党委书记韩凤云拍下这两位退役士兵睡姿的照片,完全在于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
接到疫情命令以来,詹传飞负责最远的片区防控工作,每天步行几十里,悬挂横幅、分发宣传公告,劝导劝导经营户暂时取消活禽交易;遇到有聚集打牌、聊天的老年人主动上前劝阻离开。“早七晚七”工作已成常态。有时饭都来不及吃一口。葛宜仙说:“社区男同志少,那些脏活累活的担子,我们就要主动挑起来。”
在上海浦东万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然来了一群特殊“工人”,他们是退役军人志愿者,只为集中做一件事情——生产疫情防控急需物资消毒剂。“灾难降临的地方是军人的战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刻,退役军人也要挺身喊一声‘到’!”讲话的人叫朱剑锋,是上海市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促进中心常务副理事长。这几天,朱剑锋得知制作消毒剂工厂缺少力工消息后,马上发动了线上报名,志愿者踊跃参加。第二天,通知8人到岗,但却来了11个。他们惊人的工作效率创造了奇迹。厂方大加赞美:“退役军人这个群体真的了不起!人心齐、素质高、干活卖力!我们花钱都找不到这样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