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比赛-2018”,中国参赛队鏖战库尔勒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赵治国 台浩 邓一寒 鲁文帝 责任编辑:汤传飞 2018-08-17 00:02:02

“晴空”项目综合赛,中国参赛队表现优异,取得该项目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王鹏飞摄

“国际军事比赛-2018”,中国参赛队鏖战库尔勒

■赵治国 台 浩 邓一寒 解放军报记者 鲁文帝

8月11日,中国陆军承办的“国际军事比赛-2018”项目在新疆库尔勒赛区圆满收官。半个月来,共有来自中国、埃及、巴基斯坦、俄罗斯等10个国家的17支代表队、358名队员在此进行激烈比拼。最终,中国参赛队在“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晴空”防空导弹兵、“安全路线”工兵分队3个比赛项目上夺得3个团体第一、6个单项冠军。那么,此次比赛有哪些亮点?比赛中又发生哪些故事?请看本报记者为您带回的赛场报道。

——编 者

逼真,战场环境设置更加贴近实战

“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比赛中,中国参赛队驾驶战车飞跃车辙桥。袁 凯摄

比赛规则更贴近实战标准,比赛场地更贴近实战环境,比赛流程更贴近实战进程,这是此次比赛的3大特点。这样的表述有些抽象,下面就来看看上述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冲破速度极限。“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接力赛中,3个参赛车组需共用一辆步战车。他们用最短时间,在封闭赛道接力行驶12圈51.6公里,连续越过车辙桥、崖壁等120道障碍,依次完成火炮、并列机枪对模拟步战车靶标、模拟直升机靶、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靶的射击。

赛道设有炸点,不时响起的爆炸声和浓郁的烟雾地带,使现场观众同参赛队员一样,仿佛置身真正战场。中国参赛队驾驶装备,一次次上演精彩漂移,不断掀起观众席上的阵阵呐喊与欢呼。

“不到赛场就不知道障碍竟能如此密集,这对我的驾驶技术是极大考验。”“苏沃洛夫突击”第2车组驾驶员吕玉生对记者说。他的下巴有一道醒目疤痕。在一次训练通过崖壁障碍时,吕玉生试图提速,结果步战车一头撞在崖壁,吕玉生的下巴与车体狠狠来了个“亲密接触”。但他浑然不觉,等步战车冲到终点之后,才注意到自己的袖子和大腿上全是血,下巴伤口外翻,隐隐露出骨头。在医院缝合伤口仅3天后,吕玉生又赶回训练场继续参训。凭着这股子劲头,吕玉生与战友在比赛中一次次冲破速度极限。

其次,是打出射程极限。30毫米车载炮的有效射程原本为1300米,“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比赛中,模拟装甲目标却定在1500米,每个车组都要利用车载机枪和火炮,完成4类8个目标射击;在“晴空”项目中,比赛场地结合防空兵战斗分队实际作战任务构建作战环境,构设了3种导弹射击地段、2种高射机枪射击地段和自动步枪对不同距离射击地段,最大限度模拟了战场环境,充分模拟实战条件下防空导弹分队的作战行动。

8月6日,在“晴空”防空导弹兵综合赛中,地表温度达53℃。“高温条件下,赛场高温热源目标急剧增多,极易影响雷达搜索捕捉目标的能力,导致对以山体为背景的直升机靶标进行导弹射击难度非常大。”“晴空”项目参赛队分队长邵周权告诉记者,“这就是一个高度压缩的小型复杂战场,是对参赛队员作战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军参赛队员圆满完成任务。

此外,比赛还挑战装备极限。“安全路线”项目是中国陆军首次承办,赛场模拟实战环境,设置混合雷场、沟渠、浅滩等多种障碍,时刻检验装备的技战术性能。

备赛期间,中国参赛队与两支外军参赛队为摸清工程车辆装备在实战化条件下的性能极限,曾在过车辙桥障碍时,数次尝试突破最大速度。因车辆下坡速度过快,铲刀重量过大,液压系统3次爆裂;“苏沃洛夫突击”项目的涉水场,均按步战车性能极限设置,比赛中,多个车组因挡位、速度控制不当,导致履带打滑,未能一次性通过涉水场。故障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比赛场地设置具有很强实战性,考验了中国陆军现役装备的综合战术性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