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我维和分队有群“斜杠”青年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宋歆 熊家磊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8-31 09:37:49

在我第15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里,活跃着一批享誉联合国法希尔超级营地的“斜杠”青年,他们修道路、建板房、维护各类工程设备,用一专多能的杰出表现,充分展示出中国蓝盔的过硬素质和动人风采。联非达团评估组组长苏莱曼感慨地说:“这是达尔富尔任务区最过硬、最让人放心的一支分队。”

二级军士长陈海军——

专治“疑难杂症”

工程装备液压与液力传动修理工二级技师/工程机械其他设备维修高级技师/车辆驾驶(三级)高级技能证书……三赴非洲维和的二级军士长陈海军,就是一位响当当的“斜杠”青年。

“溜哥,来搭把手。”在修理场内,大伙儿凡是遇到挠头的难题,总会首先想到陈海军。也难怪,装备的疑难杂症,“斜杠”青年陈海军解决起来就是“溜”。

今年3月份的联非达团首次装备核查前,工兵分队营区东南角的装备停放场上,5台已经经过多批分队使用10余年、陆续出现较严重故障的某型发动机,成了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面对性能老化、配件稀缺等难题,以前从未接触过此型发动机修理的陈海军,主动从网上下载资料学习研究。他从一根控制线、一个元器件开始摸索,逐步掌握其原理构造,最终排查出问题,让发动机全部正常运转。了解到这一切,主核查官格瑞斯女士惊叹道:“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真是太棒了!”

多年从事修理工作,陈海军特别喜欢搞小革新、小创造。针对达尔富尔地区安全压力大、野外施工不具备长时间维修条件的实际,他研制了蓝牙连接、数显数控、即插即用的替代装置,将原先需要3至5个小时的维修工时,缩短至数分钟,极大地提升了维修效率。对这一成果,联非达团工程部门给予高度认可,并希望此项创新能够在各国维和分队推广与共享。

上士申峰——

打造“蓝盔勇士”

在离维和工兵分队营门不远的文化广场边,耸立着一座4.6米高的“蓝盔勇士”机器人。许多曾到现场一睹其风采的外军官兵称赞:“太有大片的感觉了,简直可以称作是法希尔超营的‘新地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蓝盔勇士”机器人的主创者申峰入伍后刻苦训练,很快就成为一名军械修理专业精武标兵,曾在比武中斩获步枪分解结合项目第一名。

来到苏丹达尔富尔以后,工兵分队在指挥长李萌的号召下,先后成立了机加工、汽修、英语等兴趣小组,鼓励官兵“跨界”学习,了解和掌握本专业以外的技能。为此,申峰专门报名参加了机加工兴趣小组。

闲暇时,申峰注意到营区内积压着许多历年施工留下的废旧器材,他灵机一动:能否打造出一座“蓝盔勇士”机器人?说干就干,他重新拾起大学时的动漫创作与制作专业知识,利用3Dmax软件进行模型设计。

指挥长李萌告诉记者,通过几个月的创作,从选料、切割、焊接到喷漆,申峰由一个不懂制配专业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车、钳、钣、焊样样精通的行家里手。现在,在联非达团赋予的一些焊接施工任务中,申峰和兴趣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于一些难度很高的焊接工作,已经是手到擒来、游刃有余,野外任务点的独立操作能力显著提高。

中士秦洪——

精准施工“标杆”

设备出现故障,中士秦洪一般用“听”,听完就知道故障出在哪里。

入伍以来,秦洪一直从事挖掘机专业。到达尔富尔维和任务区以后,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发奋努力,陆续成为“跨界”能手,秦洪也坐不住了。他主动向其他专业的能手学习,很快就精通了装载机、平路机的操作使用,掌握了分队大部分工程机械的构造性能。

业务娴熟的秦洪,干活特别精准。一次,联非达团下达施工任务,要求拆除尼泊尔营区武器库,平整营区洼地。施工现场非常狭小,进出的道路仅仅比挖掘机车身宽50厘米,周边全是车库,稍有不慎就会损坏建筑物墙体。关键时刻,秦洪主动请缨,稳稳地将施工车辆全部开进作业场区,没有出现一丝剐蹭。原本需要一周的工程任务量,不到两天就圆满完工。看到这一切,激动的尼泊尔珠峰连指挥官,特意吩咐做了一顿饺子款待秦洪,以此表达感谢之意。

走在维和工兵分队营区,最醒目的除了“蓝盔勇士”机器人,还有一张“全岗位、全专业”创破纪录比武活动的“龙虎榜”,榜单上满满的都是青春洋溢的“斜杠”青年。部署8个月来,正是靠着这样一批精兵强将,工兵分队克服安全形势复杂、自然环境恶劣、人员分布分散等重重困难,累计完成78项施工任务,联非达团部队司令恩贡迪中将对其表现点赞道:杰出!

(解放军报苏丹达尔富尔8月29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