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抗埃医疗队员讲述:67天的战斗,我们打赢了“埃博拉阻击战”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于佳平 刘建伟 等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9-20 09:24:29

■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护理部主任 于佳平

2014年,埃博拉病毒再次席卷西非大地。中国政府宣布,将再次向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援助。这一次,中国成建制地大规模派出医疗队,加入西非民众的“埃博拉阻击战”。

记得那个国庆节,我正在享受难得的假期。没想到,假期第二天,就突然接到命令:明天出发!原来,组织上决定,从原沈阳军区抽组51名军人护士,配属原第三军医大学,一同赴利比里亚执行抗埃任务。

命令来得突然,来不及思考,我便如本能反应一般开始整理行装。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时虽然正值国庆长假,人员比较分散,但所有队员都想尽一切办法按时集结。

有的人即将退休,可还是抢着要去;有的人,明知这一去可能回不来,却还是默默写好遗书,平静地背起行囊。当这些以往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真实地发生在自己和战友身上,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听党指挥,什么叫视死如归。

在重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磨合之后,我们便同原第三军医大学的战友们一起,乘专机奔赴“战场”。

有些意外的是,下飞机之后,当地民众一看见我们,便兴奋地冲我们喊:“China!China!”我真切地感受到迷彩服上那面国旗的魅力。非洲民众的友善、中非之间的深情厚谊,由他们挥动的手臂和满脸的笑意,温暖地传递给初到异国的我们。

没等我们休整完毕,世界卫生组织就组织了一次抗埃技能培训与考核,并从中国医疗队中抽了6名队员参加。

近半个月的培训中,她们一次次地去到当地的埃博拉医院,近距离接触令人闻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

于佳平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交接登记。

只有真正来到埃博拉医院,才能真正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在确诊病房,一个小男孩瘫软在床上,看起来病情非常严重,枕边一摊呕吐物,“水样便”顺着腿流到床单上。

“就在昨天,旁边病床的孩子刚刚离世。”带队的世卫组织官员问道,“你们谁给他换纸尿裤?”

埃博拉病毒不仅致死率高,传染性也非常强,甚至通过汗液都能传播。因此,眼前的纸尿裤,分明就是储存埃博拉的“病毒库”。在场的各国医护人员,都还没有真正上手接触过病情严重的埃博拉患者。尽管套着层层防护服,有的人还是有些犹疑。

就在这时,中国医疗队队员陈红和张怡异口同声地说:“我来!”

两人没有丝毫迟疑,径直走到小男孩身边,一边安抚他,一边利落地取下纸尿裤。在换上新的纸尿裤之前,她们还细心地为小男孩进行了清洁和消毒。尽管手上戴着三层手套,行动颇为不便,但她们全程只用了不到10分钟。中国医疗队员的勇敢和过硬的专业素质,让在场的世卫组织官员竖起了大拇指。

她们培训回来之后,将半个月来学习的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其他队员。这些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我们之后实际诊治埃博拉患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