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水姑娘"到"背水阿妈","拥军水"背过了半世纪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晏良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1-04 10:11:09

每逢驻军用水告急,西藏岗巴县昌龙乡乃村和普村群众都会义务背水,让子弟兵安心戍边——

“拥军水”,背过了半个世纪

“哦,背水姑娘,你知不知道,天上的月亮已经落在了水面上……”

元旦佳节,一群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藏族妇女肩背水桶,唱着本地歌曲《背水姑娘》,穿行在通往西藏昌龙边防连的路上。此地海拔4500多米,水珠落地成冰,她们脚下这条长约1.5公里的送水小道,每个人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见年过六旬的尼玛老人也在背水队伍中,官兵们赶紧上前接下水桶,劝其回家休息。尼玛不说话,笑着走进返程队伍。

追忆似水流年,这些“背水老阿妈”曾经都是“背水小姑娘”。56岁的卓嘎告诉记者,她从记事起就知道,给“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背水是村民的义务,自己还是“普姆(藏语,意为小孩)”时就从大人手里领取了小水桶。

此言非虚。拥军早已融入昌龙百姓的日常生活。半个世纪前的隆冬某天,“全国拥军模范”拉吉阿妈到连队走访慰问,发现“兵儿子”少了几个,忙问去向。得知每年进入冬季,连队水管冻住后,不得不派专人负责背水,老阿妈心疼极了。

不能让用水困难影响官兵训练生活!当天下午,拉吉阿妈就给连队背来第一桶“拥军水”。不仅如此,她还发动村民组成背水小队,从村里打水后,浩浩荡荡背进军营。后来,拉吉老了,她就把背水义务传给女儿确吉。前几年,拉吉走了,确吉也腿脚不便,背水的重担就落到了家族的第三代人肩上。

据乃村党支部书记达瓦介绍,昌龙一带的青壮年男子大多外出就业,背水队多由妇女组成。正因如此,每逢春播和秋收时节,昌龙边防连官兵都会自发下地干活,保住村民的“饭碗”。他说,其实“金珠玛米”为群众做的实事不少,乡亲们背运一点拥军水算是感恩反哺。

记者了解到,昌龙所属的乃村和普村都有固定的背水组织,进入冬天,两个村便定期轮流给驻军送水。该连官兵介绍,昌龙边防连的蓄水池高近1.5米,容量为3吨,村民都很实在,每次出动不仅要让水池满得快溢出来,还要让连队盆满钵盈。(晏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