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挑战自我"上瘾"!景海鹏这样"跑"向太空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徐艺嘉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1-10 03:07:14

跑向太空

2017年,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部署组织“八一勋章”评选颁授。景海鹏获得此项殊荣。不久之前,这位三度飞天的将军在太空度过了他的50岁生日。关注到这场“太空生日”的人都还记得,时值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上升阶段,整流罩刚刚打开,景海鹏下意识地看向右舷窗,四年前和八年前两次执行任务时所见的美景又一次冲击着他的视觉。他接连两次问战友陈冬爽不爽,随后以“爽不爽”为关键词的太空对话刷爆网络。这段话来自操作手册规定的内容之外,对话长度不超过30秒,却让大众无意间体会到两名英雄人物享受太空之旅时诙谐有趣的家常闲谈,倍感亲切,景海鹏因此被网友们戏称为“太空老司机”。

这些新闻通过媒体报道迅速流传开来,景海鹏又一次“火”了。在开启职业生涯的近20年间,他是唯一一个三次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且一次比一次状态好。他曾公开谈到过三度飞天的感受:如果每次用一个词概括,那么第一次是“激动”,第二次是“幸福”,第三次则是“享受”。心理医生能明显感受到他的变化,评价他是探访太空过后“人格整合方面做得特别好的一个。”明显的一点是他愈发谦逊了。执行完“神十一”任务从西郊机场返回航天员中心的路上,他对前来迎接的领导说:“我和陈冬共同有个想法:等我们回到公寓,希望尽量多给大家留些拍照的时间,尽量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大家相照不完就不要急着送我们回去。我们想用这种方式来回报大家33天的陪伴。”回到公寓,他和陈冬处于身体恢复阶段,坐在由4人抬高的椅子上,脖子上戴着花环。他小声地交待抬椅子的人:“兄弟啊,你把我抬到队伍的最前头,我要一个一个地向战友们敬礼,表达感谢和感激。”

在准备好迎接人生中的各类挑战之前,一个人往往先得尽全力去拼搏,由此提高与幸运相逢的几率。景海鹏在他少年时期就显现出以勇气赢得胜利的性格特质。

他出生在山西运城一个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受家里经济条件限制,景海鹏没有在学校食堂花钱吃过一顿饭。他的口粮是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和咸菜,就着白开水下咽。每到夏天,为了怕食物放坏,他一周回家两趟取干粮。家离学校70公里,连辆自行车也没有,他都是靠两条腿走。

成年以后再回望这段时光,景海鹏认为好的身体素质和自我意志品质的培养就是上学时候走路练出来的。苦难在反复的咀嚼中被笼上一层美好的理想主义光芒——当年教室里的白炽灯、薄雾中的操场和路边金灿灿的麦田,还有自己和同班队友赢得的篮球赛奖杯,都成为景海鹏记忆里最重要的物件。景海鹏的愿望很简单,希望以后考上好大学,赢得一个好未来回报父母,直到一张照片改变了他的想法。高中时,他无意间看到了一张飞行员的照片,身穿皮夹克,头戴飞行头盔,驾着战机,神气而威风。巧合的是,照片中的飞行员也叫“海鹏”,那不就是自己么。景海鹏一下子好像被命运之神提了个醒,悟到注定要做的事是什么。3月份的一天,学校通知报名参加飞行员选拔,景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却遭到班主任的阻拦。老师说,根据经验在校体育队待过的学生身体总有些小毛病,要么肝大要么脾大,肯定选不上。景海鹏想要自己探个究竟,于是坚持去报了名。三天后体检结果出来了,他身体各项指标都合格。

那一年景海鹏19岁。当他捧着保定航校的录取通知书在田间奔跑,对正在种玉米的父亲说“考上了”的时候,父亲景靠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母亲王珍玲却哭了,因为她听说部队管得严,入伍头4年儿子连家都回不了。母亲掰着指头算儿子还能在家待多少天,希望时间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可离别的日子还是来了。出发去学校那天,父亲买了一个大西瓜,全家人围拢在一起吃了,然后送景海鹏上车。一个少年搭乘一辆汽车,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飞”出去了,一飞三十年。

到了航校,景海鹏才知道,飞行学院的学员距离真正驾驶飞机上天的飞行员还有太远的距离。四年航校的学习,一般到第四年才可以正式单飞,而在此之前,飞行员的学习过程中淘汰率高达70%。

到飞行学院报到不久,景海鹏遇到了一个训练必备项目——游泳。而且规定要求必须游完50米才算及格,否则就会被淘汰。景海鹏不会游泳,训练时要么瞎扑腾,要么呛水,一直到考试之前,教练都在担心他也许过不了关。考试那天,他直接从深水区下水,憋着一股劲一气儿游了50米,岸上100多名战友一起为他鼓掌呐喊。到了对岸,他又折返身子向反方向的终点冲刺,两个来回下来,总共游了200米。这样的成绩让教练和战友们都很惊讶,学员队领导当场宣布给景海鹏记嘉奖一次。这是他开启军旅生涯后得到的第一次褒奖,也奠定了一个强者不断战胜自己的基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