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持续升温的背后——

对英雄与信仰的召唤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海建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8-07-22 04:04:05

6月以来,谍战剧《爱国者》《脱身》《面具》相继播出,尤其是《面具》,凭借双面间谍的人物设置、一环扣一环的剧情设计和快节奏的叙事风格,引来众多观众追捧,被网友评以“新类型”“新高度”“新气象”等诸多赞誉,成为谍战剧持续升级和发展的又一佳作,预示着谍战剧收获季节的到来。

谍战剧的魅力之处在于人物性格的多重塑造与情节铺排的复杂紧凑,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的伪装隐藏、斗智斗勇,甚至还夹杂着人性的拷问与选择的艰难,呈现给观众的不止是视听的享受,更有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反思与自省。《潜伏》《暗算》《黎明之前》《红色》等,作为国产谍战剧中的经典,在播出多年之后仍然被观众津津乐道。近些年,谍战剧经历了爆棚式增长、“降温”后的起伏不定。随着观众越来越高的认知和欣赏水平,想要再拍出一部超越经典的谍战剧,变得日渐困难,凑一堆明星演员的做法,也未必能赢得观众的认可。从实力派演员担当的谍战剧开始减少,到颜值高的年轻演员大举进军谍战剧领域,最后又逐渐回归至“实力派戏骨走心出演谍战剧”,说明谍战剧也在沉淀中积极寻求嬗变。在谍战剧领域声誉卓著的柳云龙,他的一部《风筝》更是经历5年打磨,才最终播出。

谍战剧如何避免以往重复的套路,开拓新天地?这是导演和编剧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大部分谍战剧里,拍摄的视角都是红色特工,为了信仰信念和人民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比如《风筝》,表现的是红色特工在人性和信仰之间的挣扎。还有的谍战剧尝试着不同的视角,比如《和平饭店》,剧中将不同国家的无声较量放到谍战剧的题材里。而目前热映的《面具》,则是用大量镜头、语言表现国民党军统特务间的无奈和不甘,将人性最深层的胆怯、恐惧挖了出来,使得戏剧冲突更加尖锐,人物表现更富有张力。

这部谍战剧虽然没有流量明星,但接地气的剧情与老戏骨的倾情出演,将一个个小人物的自我救赎生动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该剧始终以特务李春秋个人为主线,主人公在夹缝中生存,戴着多重面具。在“同事”丁战国面前,他是忠诚的共产党员;在妻儿面前,他是在公安局上班的丈夫、很忙碌的爸爸;面具背后的李春秋又是一名特务,如普通人一样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在与大特务魏一平的配合中数次虎口脱险,转危为安。丁战国名义上是公安局科长,但实际是打入我党内部的军统特务,他无时无刻不在怀疑李春秋,却又始终抓不到李春秋的把柄,只能戴着面具,在李春秋及其家人面前客客气气、笑脸相迎。还有姚兰、魏一平、赵冬梅、陈立业等,都因为不同的使命,把自己遮挡在层层面具之下。在谍战剧中,一旦有了人性的矛盾与冲突,人物形象就会立刻变得丰满起来。观众由此也随着剧情发展,进行着自我的思考与辨别。这种正面人物反面化、反面人物正面化的独特视角,使得人物刻画更有吸引力和层次感。

在李春秋的身上,其实有着“现代人”的影子,既有信仰抉择的矛盾,也有作为中年人的焦虑与痛苦。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即使身为军统特务组织中的一员,也有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更有华夏子孙的良知。在剧中,李春秋潜伏十年突然被唤醒,被要求执行“黑虎计划”,在经历了信仰从忐忑到觉醒的蜕变后,他最后选择了投诚并反戈一击,把国民党的“破坏计划”和盘端出,最后导致“破坏计划”的失败。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思想斗争和苦闷彷徨,对当今社会生活的人们来说,也似有共通之处。《面具》制片人张海东表示,“我想所有观众都会有特别强烈的感受,虽然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但面对事业、家庭和情感的抉择,面对压力和挑战的困惑与纠结,与时下的自己,并不会有太多的游离感和距离感。” 由此可见,不管谍战剧如何升级与发展,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单独存在。观众期待谍战剧,并不仅仅是沉浸于剧情的紧张氛围,也不只是纯粹地满足猎奇心理,更是对英雄情怀的追求和向往。通过一部剧,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到无数默默无闻的革命前辈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的同时,从中不断汲取正能量,找准自己所要坚守的理想信念。

《面具》既有它的独到之处,也有和《风筝》等优秀谍战剧的相似之处,剧中没有塑造一个个“钢铁”或者“神”特工,而是把他们当成一个个平凡人,把他们的伤痛和脆弱真实地展现给观众。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情节,才愈加显得坚守信仰高地的可贵,令人钦佩。在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洪流下,饱经磨难和考验的革命先烈形象就像丰碑一样,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今日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这是《面具》《风筝》等谍战剧的人文厚度,也是带给观众的思考。

一部有深度的谍战剧,一部能引人入胜的谍战剧,其一是节奏感要强,留给观众一定的思考时间,但思考时间又不能太长——既不能把观众全当侦探、又不能把观众全当看客,给的不能太多,也不能不给,要恰到好处、欲擒故纵;其二是故事要扎实,逻辑性强,经得起推敲;其三是角色突出,主角、配角甚至路人甲都能做到适得其所、各展所能……《面具》基本都做到了,整部剧里的角色不是单一的符号,也不再是为了正义或邪恶去做毫无意义的牺牲,他们都有思想、有挣扎,最终在自己的选择与历史的洪流中走向不同的结局。

“情报工作者永远不能以真实面目示人,即使死亡,也不能有墓碑,通知家人时只能说是病故。”特殊年代里,情报工作者前赴后继,纵使不能留下姓名,时刻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却依然能够直面残酷现实,这大概也是谍战剧让人关注的原因所在。在很多历史事件中,尘封的秘密总是留给人猜测和遐想,然而真相到底是什么,只能依靠主创人员对历史的关注和研究,拨开层层云雾,找到最有可能的答案。但观众相信,真实的历史远比谍战剧更惊心动魄,对于无名英雄的讴歌和敬仰,对于隐秘历史的探知和解惑,促成了谍战剧的热播。

《面具》里每一段剧情的设置,经过抽丝剥茧般的推敲,其实都有据可循,并且大部分地方早已埋下伏笔。可谓是,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没有一点冗余,处处精彩;情节紧凑,有因有果,跌宕起伏,没有巧合,都是必然。这部演技在线、故事扎实、思想深刻的《面具》恰是如今稀缺的好剧,代表着谍战剧在升级与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