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找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邵 悦 刘志强 方开富 责任编辑:李晶 2019-07-17 08:56:22

在熊子勋努力下,58位战友被一一追认为革命烈士。

由于视力差,熊子勋只能靠放大镜进行资料查阅和写作。

熊子勋带着草帽、挎包,拄着自制的荆树条拐杖进山寻访。

熊子勋把寻找战友的承诺写在纸上,并用一生时间来兑现。

跋山涉水六十载,寻遍当地每座山头,历经艰险,最终查清58名牺牲战友下落,为他们恢复了应得荣誉,将他们记入光辉史册。这段用忠诚和执着书写的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叫熊子勋,湖北省谷城县一位普通离休干部。他对牺牲战友的生死承诺永远打动人心。

——编 者

一场匪患让战友阴阳两隔

1948年,熊子勋随解放军南下,在解放湖北谷城后,留在当地公安局工作。不久后发生的一场暴乱,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1949年3月23日夜,躲藏在谷城县西南深山的国民党残部、土匪,在该县紫金区(现为镇——笔者注)沈家垭子发动武装暴乱,杀害紫金区区长冯明道和其他干部群众110余人,掠走大量物资,史称“3·23沈垭武装暴乱”。

暴乱发生后,谷城县独立营第3连连长白振东带领部队前去剿匪。在紫金区茶园沟,他们遭到匪徒伏击与围攻,全连下落不明。由于熊子勋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谷城县委任命他担任紫金区区长,率领部队再次进山剿匪,并寻找3连下落。熊子勋一路上忧心忡忡,因为在3连战友中,有与他一起乞讨谋生、一同南下革命的3位蒙阴老乡,他们分别叫杜以武、杜继山、杜以德,4人感情深厚。

当到达事发地点了解实际情况后,熊子勋悲从中来:茶园沟现场一具遗体也没有!但是,草丛中散落着解放军战士被炸破、被撕碎的衣袜,树蔓枝叶上染着鲜血……可以肯定,茶园沟曾发生过异常惨烈的战斗,3连战友凶多吉少。

半截沾满鲜血的钢笔,让熊子勋泪流满面。那个钢笔他再熟悉不过,是好兄弟杜继山的。熊子勋不由得想起3连出发前那个夜晚,自己还为杜继山他们3人壮行,约定好执行完任务回来后,就帮杜继山他们说媒、喝他们的喜酒,如今,却可能生死两隔,那场聚会也成了最后的诀别。因身负剿匪重任,熊子勋没有太多时间悲伤,只好含泪将遗物掩埋。

赤子之情化作千钧之诺

1950年初,历经9个多月艰苦战斗,在熊子勋的带领下,紫金区中队和独立营剿灭了磨盘山上最后一股匪徒,解放了谷城西南山区。

剿匪胜利后,想到如此多的战友在山里失踪、音信全无,熊子勋又带队进山寻找战友踪迹。根据土匪交代,熊子勋只找到了壮烈牺牲的紫金区区长冯明道同志的遗体,之后便再无收获。

不久,谷城县为牺牲烈士举行公祭大会,冯明道区长的妻子李清莲带着9岁的儿子千里奔丧,领取丈夫遗体回家。公祭大会上,冯区长的妻子上台致悼词,一滴眼泪也没有流;马车载着冯区长的遗体缓缓离开谷城,几乎所有老百姓都前来为他送行,李清莲用眼神无声地感谢着大家,依旧没有流泪。但当车队驶出谷城地界,李清莲开始抱着冯区长的棺材放声大哭。她对送行的熊子勋说:“娃他爹是共产党员,我不能给他丢脸,我要让老百姓觉得有你们解放军在,他们就有依靠,所以我不能哭。可是我真想跟娃他爹一起去啊!”

这番话,让熊子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李清莲如此,3连战友的家人应该也是如此痛彻心扉的悲伤吧。想到这里,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熊子勋决定,要找到战友遗骸,让他们的英魂早日安息。心中暗暗许下诺言后,熊子勋便踏上寻找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60年。

翻山越岭查证英烈线索

誓言重若千金,践诺并非易事。一开始,熊子勋不仅找不到3连战友的遗骸,而且因为战乱,连名册都没有拿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搞清楚每名烈士的姓名,并找到他们的遗骸,无异于大海捞针。于是,熊子勋只好采取笨办法,沿着崎岖山路,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地问,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找,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爬。

刚开始寻访不久,一个抉择就摆在熊子勋面前——他被选调到湖北日报社工作。熊子勋接受了这一调动,但在省城工作的那段时间,每当想起牺牲在大山里的战友,他就彻夜难眠。于是,3个月后,熊子勋放弃省城的优渥生活,重新回到谷城,继续寻找战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辗转半年后,熊子勋在四川省青城山找到了谷城独立营3连的人员名单。如获至宝的熊子勋立即上报政府,并根据名册,以当年区长的名义,给3连70多位战友的家里写信,收到58封回信。从此,熊子勋便把寻找这58位战友,作为一生的使命。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就算找到遗骸,也很难快速、准确地与牺牲战友一一对应。熊子勋便找到当地健在的事件亲历者或知情人,比如救助过解放军伤员的,亲眼见过或听上辈人讲过解放军牺牲情形的村民,对他们进行访谈,之后再根据各方资料和现场确认,弄清楚遗骸所对应的战友姓名。

熊子勋每次进山时大都独自一人,用布包背上几个干馍馍,带上草帽、拐杖就出发了。少则两三天,多则半个月,住过山洞、喝过河水、打过野猪,双手磨出厚厚的茧子,穿坏无数双胶鞋,身上的衣服也被磨破不知道多少件。

有一次在老虎坎寻访,熊子勋听当地一位老大娘讲,她曾救过一个叫小武的解放军重伤员,山东人。因为伤得太重,没几天就不行了,被埋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此时,熊子勋心里已经确认,大娘口中那个国字脸、大眼睛、皮肤黝黑的战士,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好兄弟——杜以武。就这样,线索慢慢地多起来:茶园沟三里地外的崖洞里有3位战士被枪杀、黄山崖边上的大槐树下埋着几位解放军伤员……

每找到一位牺牲战友,熊子勋都会给烈士立一个坟头;每确认一名烈士的身份,他便郑重在笔记本上记下烈士的名字:排长李志敏,8班长杜继山,战士张利泉、马明发、尹正民、孙友亮、童文学、杜以德、陈华泽、陶德荣、黄怀冰……

这时,熊子勋总会在心中默默说道:兄弟们,让你们久等了!

痛失右眼屡经生死时刻

因为长时间风餐露宿,各种疾病也向熊子勋悄然袭来。1982年,熊子勋被诊断患上胃癌。得知病情后,他感觉时日不多,但早年立下的誓言还没有完成,因此决定必须抓紧时间进山,继续查找线索。家人怕他出意外,想方设法劝阻,却总是拗不过他。有次从山中归来,看着他灰头土脸、到处是伤的模样,妻子刘淑娴生气了。在熊子勋记忆中,那是妻子第一次对他大发脾气。

妻子动情地说:“你的战友一定都知道,你熊子勋已经尽力了。”说完,转脸抽泣。想到这些年妻子跟着他受的罪、吃的苦,熊子勋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没办法,事还没有办完,不能就此止步啊。熊子勋便低声劝妻子:“我不回家你着急,我的战友回不了家,我也着急啊!”

劝慰了妻子,熊子勋继续踏上寻找之路。一次,在与石人沟一位姓焦的农民交谈时,熊子勋得知半山腰上有两座解放军的坟,便当即决定要去看看。农民老焦说,那里很陡,现在又是阴天,不能上去。熊子勋心情急切,坚持要去,老焦只好送给他一根棍子当拐杖,并叮嘱他要小心山洪。

快爬到半山腰时,大雨倾泻而下,躲在一棵大树下避雨的熊子勋被一股泥石流冲往山下。熊子勋在碎石乱泥的洪流中不停翻滚,幸好被两棵树挡住,才捡回一条命。惊魂过后,熊子勋一摸眼睛,发现右眼已血肉模糊。原来在翻滚中,他的右眼被严重刺伤,就此失明。

采访中,当问到“这么艰辛,为什么还要坚持,图什么”时,熊子勋动容地说:“我找他们,是我人生的神圣价值!我什么都不要!要是自私自利的话,怎么配做一个革命者呢?!”

或许是感动了上苍,也或许是烈士英灵保佑,熊子勋不仅在山洪中脱险,胃癌也奇迹般地好转。更令他欣慰的是,截至1988年年底,他已掌握了48名战友的下落和牺牲经过。但是剩下的10名战友却始终没有踪影,就像从谷城大山里消失了一样。

留下遗书不改赤诚初心

时间转入1989年,命运再次跟熊子勋开了个玩笑。起初他只是感觉腹部阵痛,后来一查竟是肝癌。从那时起,妻子把熊子勋看得更紧了。但在他看来,自己时日可能不多,那些知道烈士线索的人也可能越来越少了!于是,他提笔给妻儿写下遗书:

“老夫老妻几十年了,我死都不会向阎王爷服输的。只求你成全我,让我去,想想过去的战友,想想到现在以德兄弟还下落不明,比起他们我又算得了什么?若我死在半路上,就埋在那儿,让我和他们在一起吧……”妻子读后,泪如雨下。

1990年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二,熊子勋趁春节回乡的人多,又来到白云沟,晚上借宿在过去曾当过伪保长的一户农民家中,从他那里知道了一名3连战士的下落。第二天,村支书叫熊子勋帮忙给村里抬树,在和参加抬树的村民攀谈闲聊中,熊子勋又知道了3连剩下的9名战士被杀害和掩埋尸体的地方。

就这样,58名战友的牺牲经过和遗骸掩埋地全被熊子勋调查清楚。在此期间,得益于熊子勋的辛苦奔波和证明,牺牲的战友后来都被政府追认为烈士。马明发烈士就是其中之一。遭遇伏击后,马明发与另外6名战士尝试趁夜色突围,却被敌人包围在山崖。面对敌人威逼利诱,马明发大喊:“想让我叛变投降,休想!”随即举起砍刀杀向敌群,英勇牺牲。

当熊子勋辗转找到马明发的弟弟马明礼,并将马明发牺牲的经过讲给马明礼时,马明礼动情地说:“我的哥哥是个大英雄!如果没有熊老爷子,我不会真正体会到我哥哥这个烈士的称呼有多么重的分量,我从心底里感谢他!”

当一切都找寻完毕,时间已过去整整40年,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执笔为剑记录英雄之歌

在搜寻烈士遗骸的过程中,对牺牲战友的牵挂与缅怀,也激发起熊子勋为烈士写书立传的信念。他广泛搜集解放军在谷城西南山区的史料,经过10多年整理,撰写出《磨盘山平暴记》。1982年,熊子勋又以《磨盘山平暴记》为基础,开始撰写《黎明的钟声》。

当时,熊子勋已近花甲,除右眼失明外,左眼也患上白内障,加之长时间写作,视力急剧下降,每次写书,他都是左手拿放大镜,右手拿钢笔。不管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灵感,就立即记下来。这样一来,纸上的字就写得很大,每张纸一般人能写两三百字,熊子勋只能写20多字。他一边寻访、一边写,期间数易其稿,直到2003年才完成50多万字的初稿。因为字大,初稿装了好几袋子。当他把手稿“搬”到编辑部时,编辑还以为是几百万字的“巨著”。

2008年7月,经过反复考证修改,《黎明的钟声》正式出版。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烈士陵园,将鲜花和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摆在烈士纪念碑前,告慰58位烈士的英灵。他摩挲着新书泪流满面:“兄弟们,你们用生命书写的历史,会永载史册,你们可以回家了!”

一位烈士一座丰碑一段历史赞歌,一座山头一季春秋一脉历史传承。在熊子勋对战友的承诺兑现时,一个甲子的人生丰碑也就此耸立,光芒四射。熊子勋用一生,实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初心使命的守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