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战役:在战略转移中打好进攻仗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魏希楠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8-13 09:12:43

战役简介

扎西会议决定在川黔滇边区建立新的根据地,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中央红军二渡赤水,于1935年2月24日至3月1日,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此战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步枪2000余支、轻重机枪数十挺、子弹10万余发。

讲评析理

遵义战役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的第一个大胜仗,全军上下一扫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失败和被动的阴霾。这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毛泽东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

持重待机,根据敌情变化选择作战对象。中央红军自战略转移以来,经常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要想跳出包围圈,保存有生力量,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战略方针,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果断地改变行动计划,从而在与敌人的对抗中把握战争主动权。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根据敌情变化选择作战对象,持重待机。1930年2月9日,当滇军安恩溥旅1个团孤军冒进至扎西以南,中央红军即准备“集结全力”伏击敌军,但滇军到达大湾子后未敢再向扎西前进,而是就地构筑工事坚守,与我军对峙。同时,北面川军以其主力由长宁、珙县向西南攻击,且派主力一部入滇追击,如果发起战斗,中央红军很有可能受到川军、滇军两侧夹击,风险很大。据此,中央红军放弃了打击滇军的作战计划,于2月11日开始从扎西地域回师东进。此时国民党军主力追入川南,独留黔军孤悬黔北,整体部署出现了过失。毛泽东建议应避实击虚,迅速摆脱敌人主力的合击,回师东进,重渡赤水河,进到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北部地区,将进攻矛头指向黔敌王家烈部及“中央军”周浑元部,相机占领古蔺城。可是敌情再次发生了变化,在云南军阀龙云的一再催督下,滇军第2旅于14日进抵扎西。为争取迅速渡过赤水河,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再次放弃战斗目标,不再袭击古蔺城,确定了“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向桐梓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的作战计划。这样,中央红军回师黔北,直指桐梓、遵义。

寻求战机,适时开辟战局扭转局势。面对优势国民党军分路推进的正面进攻,红军整体处于战略防御状态。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红军行动稍一迟缓,敌人即蜂拥而来,随时都有被合围的危险。为寻求有利的战机,红军作战必须灵活主动。2月24日中央红军占领桐梓后,国民党援军由遵义、川南、黔西、贵阳地区蜂拥而至。此时,如何开辟战局抓住战机至为重要。但是,红军指挥层关于占领娄山关的作战部署意见并不一致。彭德怀建议“以迅速动作歼灭该敌”,“一三军团应于二十六日拂晓向黑神庙攻击”。而林彪建议红1、3、5、9军团及干部团应于27日同时向娄山关以南之敌猛攻。显然,林彪的建议与军委的想法明显不符,且不说红5、9军团为配合主力行动,在桐梓北部奉命吸引川敌向温水方向,阻止川敌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难以参战。而且,守卫娄山关的敌军不多,敌军主力处在增援途中,虽然我军连续作战极度疲劳,但是战机稍纵即逝,如果不立即占领娄山关这一重要关隘,对之后的作战行动将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为了抓住战机,实现战略意图,毛泽东与中革军委甚至不惜临阵换帅, 将红1、3两军团及干部团的统一指挥由林彪、聂荣臻改变为彭德怀、杨尚昆。红1、3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于2月26日迅速袭占娄山关,击溃黔军两个团,取得了“赤化黔北”关键一仗的胜利。

抓住战机,乘胜追击打援及时扩大战果。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红军必须抓住有利战机,在敌人溃退慌乱之际和立足未稳之时给予出其不意的打击,尽可能多地歼灭敌人,补充自己。中央红军占领娄山关后,残敌由娄山关逃往遵义,同时由于王家烈在黔北一再告急,蒋介石令薛岳必须确保遵义不失。薛岳命令在乌江以北的吴奇伟率第93、59师迅速增援遵义,令周浑元部向遵义靠拢。占领遵义是中央红军能否继续作战、在黔北生存和休整的关键。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乘溃敌喘息未定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吴奇伟两个师。2月26日至28日,红1、3军团先后占领遵义新城、老城,并控制了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一线高地。28日吴奇伟带两个师反攻遵义,激战5个小时被中央红军全线击溃,逃往乌江方向。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和中革军委指挥下,不顾疲劳,乘胜南下坚决猛追敌人,另派一个团带电台飞速由东向刀把水、老君关地域破坏浮桥,彻底断敌退路。吴奇伟逃过乌江浮桥后,令随从砍断浮桥,阻止红军追过江,跟着吴奇伟南逃的有千把人被搁在江北,被跟追而来的红军所俘。这一歼灭战将遵义战役战果牢牢锁定。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战机,才能够战胜敌人。“善为将者,必因机以立胜也”,作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家,毛泽东战争指导的高明之处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战争形势和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条件下善于捕捉、等待和创造机会,因势利导,敌变我变,应付自如,于劣势中造优势,于常势中造奇势,取得战略主动,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