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军校学员收获了一场特殊的生命体验……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肖力铭 白兰鑫 岳昊延 责任编辑:李晶 2020-03-24 10:00:14

拥抱春天

■肖力铭 白兰鑫 岳昊延

和煦的春风拂过大地,路旁的樱花树上挂满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温暖与美好正如约而至。拉着十几箱贴有“武汉加油”标语的物资,学员赵云鹏匆匆赶往县前街邮政快递中心。

“麻烦您了,请今天务必帮我寄出去!”赵云鹏对着快递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几天来,这是他走得最轻快的一次。和赵云鹏一样,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的学员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参加了这场全民战“疫”。这个寒假,给予他们特殊的生命体验。付出爱心,收获成长,在时代洪流中贡献自己的滴水之力,和大家一起拥抱春天的温暖。

跨越三代的“爱心传承”

拖着一车物资,赵云鹏与父亲开着车跑了几条街,前面几家快递都停业了,所幸县前街的邮政还开着。车上大大小小的箱子里,一共装着3600副医用手套、1000只医用无纺布帽、46本采血垫和80件一次性手术衣,都是抗疫一线所急需的。

天色渐暗,看着手中发往武汉的邮寄单,赵云鹏的思绪回到了除夕夜。一则军队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新闻刷爆朋友圈,万家团圆之时,军队医护人员紧急出征,更让赵云鹏感到远在武汉的疫情与自己紧密相连。

这种联系仿佛是一种传承。上世纪七十年代,赵云鹏的爷爷曾在广东当兵,退伍后进了县工业局,随后做了某铁合金厂厂长,后来因除夕夜带队抢修喷煤机,被表彰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区劳动模范。赵云鹏的父亲经营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多年来积极支持慈善事业,疫情期间他还一直在外奔忙,为市卫健委工作提供帮助。

“以前是爷爷一个人做好事,后来爷爷带着爸爸一起干,再后来就是我们三人一起做公益。”祖辈父辈的言行,成了一种精神传承,赵云鹏从小就耳濡目染。

“通过跟武汉的同学聊天,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困难。”那段日子,逐渐攀升的确诊数字和街道上日益增加的警戒线让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得知武汉市多家医院出现物资紧缺的消息后,赵云鹏决定筹集一些物资捐到武汉。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随后打电话给武汉市第三医院和汉阳医院的设备科询问急需的物资情况。这一次,他拿出了自己积攒了两年的津贴,爷爷也带领家里人纷纷解囊予以资助。

断货!断货!断货!药店、京东商城、淘宝网、当地医疗用品厂……问了一家又一家,跑了一趟又一趟,究竟该去哪里采购物资?两天,几十个电话回复大多是:“对不起,我们公司的几个工厂还没开工”“不好意思,我们的防疫用品已指定供给某医院了”“抱歉,目前货源短缺,暂时难以供应……”

总算联系到两家已经复产的工厂,却被告知需要排队等半个多月。赵云鹏有些着急了,与业务员几经协商,结果都被拒绝。在父亲的帮助下,赵云鹏联系上两家公司的经理:“叔叔您好,我是一名军校大学生,我买的物资是要捐到武汉去……”终于,两个经理答应特批给他几箱物资。到货当天,十几箱物资连夜从无锡发往武汉,第一时间送到抗疫前线。一周后,武汉市两家医院相继发来接收函,表达感谢。

寒风中的“温暖”清单

冬天的包头气温最低能到-30℃,风一吹,空气中弥漫着西北塞外的风沙味。一天下来,武智帅手脚冻僵了,口罩也湿透了。

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包头是武智帅的家乡。今年,武智帅放寒假回到家没多长时间,就赶上疫情肆虐,恰逢社区党委组建志愿者团队的临时党支部,在征得单位同意后,作为党员的武智帅被委以重任——成了小区的临时党支部书记。他要做的,便是带领其他几名志愿者共同守护社区家园。

“土豆2斤、萝卜2斤、苹果2斤、梨2斤、青菜3斤、红薯2斤、醋两袋、酱油两袋……”空荡荡的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全副武装”的防疫工作人员,防护森严的架势让这位年轻的志愿者难免有些紧张。武智帅攥紧了手中的购物清单,提着大大小小的口袋,急匆匆赶回小区,把菜送到了邻居奶奶家中。

那些天,小区的外地返乡居民纷纷响应号召宅家抗“疫”,但是没过两天,就有隔离居民反映家里生活物资不够用了,日常生活里最简单的事情现在对他们来说都变得非常困难。于是,由武智帅牵头的“社区温暖”微信群建了起来,隔离住户每天会把所需日用品的购物清单发到群里,武智帅和几名党员志愿者担负起了保障隔离居民们生活的重任。

“奶奶,我这几天一直在外执勤,就不进去了,以免带来隐患。”敲开门后,武智帅有意识地后退了几步,老人积极配合他完成了摸底排查工作。

在交谈中武智帅了解到,老人独居,子女也因为隔离在家无法探望,出行买菜成为这位腿脚不便的老人的一大困难。在摸底排查工作中,武智帅发现小区里还有不少独居老人也存在着购买物资不便的问题。老人不会用微信,因此他特意带上便笺到老人家中写下一份份购物清单,及时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用品。

“不要客气,有什么困难请和我们说!”当志愿者这几天,武智帅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谢谢了,小同志!”当老人们得知他是一名军校大学生后,总会对这个青年后生竖起大拇指。

简单的两句对话,让武智帅和邻居们感受到彼此的温暖。而一条条微信消息、一张张纸条,也因为这小小的善举有了“温度”。

为了尽量消除感染隐患,武智帅选择用走楼梯的方式工作。一层层爬楼,一户户敲门,一个个打电话,填报各种信息表格……这些简单而繁琐的工作,年轻的“支部书记”总是冲在前、带头干,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工作岗位,晚上最后一个离开,两天时间,他带领同伴们完成了对小区552户人家的摸底排查工作。

春暖北疆,虽然疫情已经全面好转,但小区中仍有一些独居老人需要照顾,武智帅又提着菜向着下一户走去……

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

腊月的沂蒙山,正是热闹的光景。每年这个时候,社区里的家家户户都忙着宰鸡烹鱼、蒸馍拌馅,老人们掐着指头盘算孙辈回家的日子,孩子们没等吃完饭便大呼小叫着冲到街上。

但一切都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改变。隆冬时节,寒风呼啸,空荡荡的社区街道上,杨上一蹲在路边的健身设施前,仔细喷着消毒液,这是他穿上红马甲的第10天。

“上一,我代表社区防疫办谢谢你!”几天前,杨上一搬着刚买回来的10箱方便面、10箱火腿肠放到了防疫办,看着这个“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社区防疫办范主任心里暖洋洋的。

“虽然没在武汉一线,但我十分清楚,家乡的抗疫形势同样不容乐观,社区每天的测温、消毒、登记等任务,关系着所有居民的安康。因此,我申请成为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在通过微信给学员队党支部写的情况汇报中,杨上一郑重提出申请。

中午1点42分,志愿者小张终于背着消毒罐回到了防疫办。刚摘下口罩,豆大的汗珠就沿着防护服的边沿滑落到地面上,他抱起瓶子咕嘟咕嘟猛喝了几口水,便换上新口罩,添上消毒液,转身又走出了门。疫情紧张,任务繁重,志愿者们一天只能吃一两餐、没有饭点儿成了常态。

看到共同奋战的志愿者们饿着肚子忙碌的身影,这一天,杨上一结束自己的工作后,来到商店购买了方便面和火腿肠搬到了社区防疫办。之后,他又为社区防疫办支援了暖水瓶、暖水袋等急需物资。

看着大伙儿忙碌之余至少能吃上一口热乎乎的面,杨上一的心里也暖暖的。这10箱方便面也逐渐成了他心中的盼望,仿佛最后一包面被吃掉的时候,一切就都能恢复正常了。

社区防疫工作之余,杨上一还陆续来到临沂市红十字会、临沂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取出自己的积蓄,为抗疫尽绵薄之力。

出生在沂蒙老区,生长在军人家庭,“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早已在他心里扎下了根。杨上一的舅舅刘波是临沂市公益形象大使,几年来,每逢重要节日刘波都会走进福利院敬老院,为小朋友和老人捐款、组织爱心活动。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舅舅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杨上一也在舅舅的带领下,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他已经连续3年到临沂市第一儿童福利院捐赠物资,献血站也常常能见到他的身影。

疫情暴发以来,杨上一不仅积极担任社区防疫志愿者,还主动为更多的志愿者们排忧解难,“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成了他身上最靓的标签。

又是一个明媚的清晨,望着窗外绽放的樱花,看看手机疫情通报上一个个归零的数字,杨上一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春天真的来了……

本文插图:叶宇航、王晶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