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春节,全国迅速兴起拥军优属热潮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郑学富 责任编辑:贺书引 2023-01-08 07:01:07

新中国第一个春节,全国迅速兴起拥军优属热潮——

新春节 新风尚

■郑学富

春节,在古时被称为“新正、新岁、元日、元旦”等。几千年来,其名称历经变迁,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考虑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阳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元旦放假一天,春节放假三天。从此,春节列入法定假日。在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兴起了拥军优属热潮。

1950年2月1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在春节到来之前的1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就指示各地政府,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运动。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展开春节拥军运动》,倡导各地领导人民群众在自愿的条件下,对人民解放军进行慰劳,以此提高烈属、军属的社会地位,形成关心尊敬烈属、军属的新风尚。

据当时的新闻媒体报道,1950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拥军优属活动。北京市确定正月初一至初七为“拥军优属活动周”,政府和人民团体慰劳驻京部队,慰问烈军属,并征求他们对组织生产的意见。天津市成立了拥军爱民委员会,依部队所驻地区,召开军政民联欢会,举行庆功活动。上海市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向全市烈军属致送贺年片祝贺春节,各区还分别召开了军民联欢会、座谈会,慰问驻地部队。南京市举行了3000多人参加的全市各界代表拥军优属晚会,并向驻宁陆海空部队献旗。杭州市的妇女们做了很多“拥军鞋”,敲锣打鼓送到市政府转送前线,上写“努力杀敌”“爱民”“拥军”等字样。青岛、武汉、广州、南昌、开封、长沙等地也都向驻军贺节,对贫困烈军属给予物质慰问。还有不少农村组织代耕队,帮助烈军属解决生产困难,并送他们的子弟免费入学。

与此同时,全国还以拥军优属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年节、春节群众宣传工作和文艺工作的指示》,在宣传重点上明确指出,宣传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宣传战斗英雄、军人家属、烈士家属的光荣等。文件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和人民团体应当组织对于当地驻军和军人家属、烈士家属的慰劳和联欢。各地文艺团体与文艺工作者,应积极准备短的剧本、唱词、歌曲、年画、春联等,供给群众采用,并选派干部到农村、工厂、部队,帮助群众进行创作和演出活动。如北京市各文艺团体在大年初一至元宵节,分赴城郊各工厂、农村巡回演出。人民艺术剧院在春节演出了大刀舞、小车舞、狮子舞、绸舞、剑舞、花鼓舞、跑旱船等多种民间形式的舞蹈。在电影放映上,除展映苏联影片外,还上映了新片《乌鸦与麻雀》《丽人行》等。天津市举办了《白毛女》《野猪林》《花木兰》等新戏曲竞赛活动。大年初四下午,天津市总工会举行工人拥军联欢大会,出席联欢大会的以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为主,有2000多人参加。

新年画的创作出版,也体现了拥军优属工作。文化部在《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各地文教机关团体把新年画工作作为春节宣传文教工作的重点之一,并对创作的重点内容、技术、印刷、发行、艺术表现形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美术界纷纷展开新年画创作、出版、销售工作。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室采用民间最流行的年画形式,绘制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翻身普天同庆》《支前荣归》《民主选举》和《劳动起家》等年画12幅,美术出版公司也出版了新内容的日历和月份牌。天津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举行年画改革座谈会,安排年画创作出版工作。杭州国立艺专的彦涵、潘韵等教授创作出《民主反霸大翻身》《儿童献花给毛主席》《男耕女织》等30多幅年画。陕北文协付印的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解放战争胜利》和有关生产、文化建设的多种年画。《人民日报》于1949年12月31日推出一期“新年画专版”,刊登了柔坚《新年胜利,军民同乐》、乌力吉图《迎接丰收胜利年》和枫川《李顺达之家》等一批新年画。全国各地美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反映人民革命辉煌成就和工农业生产建设成果的新年画,种类达300余种,发行总数超过600万份。

此后,拥军优属这一光荣传统成为春节里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形式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拥军优属工作的深入开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