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才大战”,重在讲好“大道理”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珠珠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06-15 09:40:51

前段时间,笔者曾到老家县城的中心城镇拜访一位武装部部长,进入办公室后,看到部长正忙着和一对父子交流。半小时过后,父子离开,部长才得空招呼笔者。他一开口就摇头:“不容易啊!这是个学机械的大学生,在人才招聘市场很抢手,他好不容易动了心思想当兵,咱得抓住机会。”

如今,为了征集高素质兵员,基层征兵工作人员和用人单位“抢人才”的情况已成常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招揽一流的人才。部队转型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联合作战模式需要复合型人才、高科技武器装备需要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的来源渠道大都汇集到兵役机关这个源头。二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开始转到创新驱动上来,而创新驱动首在得人才。近两年,武汉提出“百万人才留武汉计划”,西安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各地招贤纳士不遗余力,人才“蛋糕”有限,这势必会对征集高素质兵员造成一定冲击。

面对如此激烈的“人才大战”,兵役机关如何应对?兵法有云:上兵伐谋,攻心为上。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可以灵活调动军地资源、善于思想发动、拥有国家政策支持的优势,集中打好攻心战。在动员适龄青年时,兵役机关应立起形象召其心、深入宣传动其心、给予关爱暖其心。

转变作风形象,增强自身亲和力。以前,县级兵役机关领导坐镇指挥调度,由兵员参谋、乡镇专武干部和村民兵干部去动员即可。但是,现在人武部人少事多,并且基层事务的分工越来越具体明确,乡镇征兵人员可支配的人力物力相对有限,不少工作由于能力和思维的限制无法深入开展。这就要求县级兵役机关领导也要迈开腿、亮开嗓,有时还需要打好背囊住下去,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另外,要向着打造“服务型”兵役机关努力,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敢于面对征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难题,转变作风形象,提升亲和力。

坚持使命感召大于物质“诱惑”的原则。有些人喜欢和适龄青年“算经济账”,而忽视家国大义的宣传主题。革命战争年代,如果当兵打仗,仅是为了几分土地、几块大洋,在革命斗争中怎么会有忠贞不屈的胆略?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杠杆着实会为征兵增加不少吸引力,也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但经济账算起来得有个度。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不是“以才换财”的名利场,沙场利刃的砥砺终究还要靠信仰。现在,以弘扬爱国爱军为主旋律的征兵宣传,就是要激发适龄青年的家国情怀,如果一个人仅仅看重丰厚的物质待遇而选择从军,这很难称其为部队所需要的人才。

特别重视解决好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不让军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军人及其家庭所处的境况是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周边的人既会看他当初怎么戴红花入伍,后来怎么立功受奖,也会看他退伍返乡后如何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尊崇是一种荣誉认可,这种认可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军人的牺牲奉献,也需要优抚政策的外在支撑。兵役机关应该在征兵过程中构建起崇军尚武的浓厚氛围。当“当兵光荣”的荣誉暖流在社会上汩汩涌动时,愿意到部队施展抱负的人才将不请自来。(珠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