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东恒 张红梅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07-19 08:47:05

引言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武器装备建设是集技术、智能、资金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科学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必须深刻把握其时代内涵、特点要求,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成本之路。

以作战需求为根本牵引

武器装备是用来打仗的,强军胜战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根本导向,坚持仗怎么打武器装备就怎么建,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设计武器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杜黑说过:“一个想要制造一件好的战争工具的人,必须首先问问自己下次战争将是什么样的。”现在西方主要国家在武器装备研发上,就已经完成了从“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向“打什么仗发展什么武器”转变。坚持作战需求牵引,须强化“三个面向”的发展理念,针对来自不同方向的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和战场环境,根据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跟谁打仗等基本问题来统筹安排武器装备的体系、规模、结构,确保研发生产的武器装备适合战场和部队需求,符合未来战争需要;建立健全作战需求生成机制,坚持情报侦察、战争研究、武器装备设计制造一体贯通,努力把未来战争的样子描述准,把对武器装备的需求研究透,着力把作战需求转化为武器装备的论证标准、设计规范、生产流程和管理保障准则,落实到装备寿命的全周期;坚持把作战需求变化与技术实现可能紧密结合起来,把各方面的风险都充分考虑进去,找到需求与可能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增强武器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尽量避免走弯路。

以体系支撑为主要特征

体系支撑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当前,我军武器装备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指头硬、拳头软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有效解决,这既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特征,也与思想认识不到位、推进措施不得力有很大关系。加强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须牢固确立体系建设的思想,坚持把单个武器装备放到整个体系的大盘子来衡量,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标准来决定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发展到什么程度、发展多少;统筹推进各军兵种各类武器装备发展,搞好顶层设计,加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装备体系结构,特别是坚决破除军兵种门户壁垒,跨越技术鸿沟,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装备建设体系和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确保全军武器装备互联互通,真正融为一个整体;尽快把短板弱项补上去,着重发展那些支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作战的核心技术装备、对强敌对手有重大威慑作用的“杀手锏”武器,推动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跨越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也是武器装备现代化最活跃的元素和最强大的驱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根本上决定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纵观历史,从冷兵器到热兵器、核武器,再到信息化智能化武器,其背后起主要支撑作用的依次是金属冶炼技术,火药和机械制造技术,以核反应、核效应和核谱学等为基础的核技术,以及以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智能技术。大力推动军事科技创新发展,须放眼世界前沿,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新领域新应用上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创新步伐,努力缩小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为武器装备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着力解决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长于技术应用,弱于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研发等瓶颈和不足;突出人才优先,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放开视野选人才、想方设法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结构合理、能力素质优良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人才队伍,支撑武器装备现代化持续推进、健康发展。

以质量效益为原则要求

质量问题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武器装备的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上,因武器装备质量问题导致军灭国亡的案例不胜枚举。今天,面对复杂的军事斗争准备挑战,面对自主创新的紧迫要求,面对网络信息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武器装备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呈现出整体性,武器装备质量的总体差距越来越难以用战场上的勇敢和战法来弥补。提高武器装备建设的质量效益,须遵循其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完备的设计研发、试验论证、质量控制等制度规定,严格按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律和研发生产流程办事,坚决克服争名逐利、好大喜功、投机取巧等功利思想和浮风躁气;构建科学的试验鉴定体系,紧贴实战需求和我军武器装备实际,坚持仿真与实装相结合、静止与动态相统一、平时与战时相呼应,对武器装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实际作战能力等进行全方位检验,加强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提高实战适用性;建立健全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抓紧构建武器装备全过程全系统责任体系,细化明确工业部门主体责任、军方主导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真正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以实战化训练为基础支撑

恩格斯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一流的科学技术支撑一流的武器装备,一流的武器装备需要一流的训练来操控。如果实战不聚焦、训练跟不上,即使武器装备再先进,同样形不成战斗力、打不了胜仗。当年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但日常管理跟不上,训练中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成风,导致关键时刻冲不上、打不赢,丧师辱国。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拿的武器还是“万国造”,但凭着强大的“气”和熟练操控,有效弥补了武器装备性能的不足,屡次打败“硬实力”远为先进的联合国军。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构造更复杂、性能更先进,更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操控。抓好武器装备的实战化训练,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紧贴备战打仗改进完善考评标准,把武器装备的完好率与任务完成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部队敢于在复杂战场环境和高强度对抗条件下熟练操控和摔打武器装备;加强体系化常态化运用,搞好统筹协调和配套建设,注重在体系运用中检验性能、发掘潜能,推动新装备成建制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坚持研训战紧密结合,把研制工作与实战化运用对接起来,建立健全武器装备信息反馈机制,根据武器装备在实战化运用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加强和改进。

以军民融合为有效途径

加强军地协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推进武器装备建设,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更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军民融合,重点是搞好顶层设计,结合完成深化改革的“第三大战役”和体制机制的“二次创新”,加快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突出建立健全优势民企参与军品研发生产的政策法规;关键是破除思想障碍制度藩篱,通过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综合施策,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等方面,打通军民融合的通道,切实解决好融不起来、深不下去、重复低效等问题,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基础是健全国防工业体系,优化军工产业结构,打造一批产学研一体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园区,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推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陈东恒、张红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