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感情中看功过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照达 责任编辑:李晶 2019-09-19 16:40:05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需要经常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想通了,彻底想明白了,对群众的态度、感情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和一位老首长聊天,他说,衡量一名领导干部在任时的是非功过,有一个标准可做参考,那就是在你的一生中,如果群众能由衷地为你动三次感情,你就是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细细品味,意蕴深远。

“当你调离时,群众能否对你依依不舍。”官员的调离,从老百姓的反应里,可以看出这个官员是得人心还是失人心。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例。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做县令时,当地连年灾荒,他不忍心老百姓挨饿,多次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并为此得罪了权贵。当他被调离时,老百姓成群结队跑到县衙痛哭,叩头挽留。其情其景,令人动容。相反,清代笑话集《嘻谈续录》中讲了这样一个县官,他上任后又昏又贪,老百姓敬而远之。当他调离时,当地老百姓凑钱为他刻了块碑,上边写着“五大天地”四个字。这个县官不知何意,有人告诉他:“你到任后金天银地,天天生活得花天酒地,不讲王法昏天黑地,老百姓只能恨天怨地,如今要走谢天谢地!”官员每次调离,其实都是一道考题,也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为官者的政绩和名声,照出他们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当你卸任时,群众能否对你心怀感激。”一名官员在任上时,别人对他的态度往往受权力因素影响;卸任离职后,别人对他的态度往往是真实的。如果你是“清官”“好官”,当你退休时,群众会发自内心地肯定你,自觉地欢送你。和你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你曾教育过的老部下,对你更是充满感激之情。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想着为群众谋利益,不能为个人谋私利。须知,你在台上对群众的态度,和下台后群众对你的态度,是成正比的。

“当你去世,群众能否为你感到悲痛。”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在死后大都会得到客观评价,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盖棺定论”。海瑞被称为明代第一清官,在民间有“海青天”的美誉,当他的死讯传出后,南京百姓为痛失这位清官而罢市,他的灵柩被人用船送回家乡时,河两岸的百姓披麻戴孝,连绵百里不绝,哭声惊天动地。对于好官,老百姓永远记住他,而对那些干了坏事的官员,就是死了以后,老百姓也不轻易放过他。去过西湖岳王庙的人都知道,岳飞像是威严地端坐着,而台阶下的秦桧像则是猥琐地跪着,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据说秦桧的一个后人曾在秦桧跪像前沉思良久,之后还作过一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我们党的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除了个别“害群之马”,大都心里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焦裕禄把生命留在了兰考,他去世后,兰考几十万群众自发去送别他,百姓手抠坟头黄土,为人民的好书记洒下热泪;孔繁森把生命留在了雪域高原,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当地藏族百姓长跪不起,失声痛哭,献上的哈达堆成了小山;杨善洲把生命留在了大亮山,送葬那天,沿途站满了穿素服、戴白花、噙泪水的百姓。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需要经常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想通了,彻底想明白了,对群众的态度、感情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中央军委政法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