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之治迈向强国之治

——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现代化巡礼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杨维汉 刘奕湛 等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9-09-20 18:25:25

2019年5月15日下午5时30分,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崇文街派出所送走最后一名办事群众,老办公楼“落锁”。

5月16日上午8时30分,派出所新址办公楼正式启用。这个与新中国同龄、见证古城70年变化的派出所乔迁,让从警30多年的社区民警黄开亮充满信心,“新环境,新起点,我们为群众办事更要有新作为”。

70年,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豪迈历程。从一穷二白迈向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迈向文明富强,中国社会发生了沧海桑田、万象更新的巨大变迁。

70年筚路蓝缕,70年栉风沐雨。新中国持续推进社会领域变革、坚定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和谐、乡村和美、百姓和顺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沧桑巨变——社会治理实现历史性飞跃与变革

回溯70年历程,总有一些生动注脚,激荡历史、印证今昔。

中国警察博物馆里,一台上世纪50年代的八角形旋转人口卡片柜引人注目:重约50公斤,8个箱口被一根铜轴贯穿,5万张人口信息卡片按姓氏分门别类存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年满18周岁的城市常住人口根据规定应建立人口卡片。而70年后的今天,一个全国统一的人口信息库已加载了10多亿人口的户籍资料信息。

——2019年9月6日凌晨,福建省漳州市人民医院产房。

一位新生儿的父亲正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闽政通”APP,拍照上传他和爱人的身份证等资料,孩子的出生登记和户口申报随即完成。

从手工记录存放到现代化信息系统存储,从窗口排队到APP办理,标注着一个国家走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步步足迹,见证着时代变迁中百姓获得感的持续增强。

70年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不断推进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巨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开辟中国社会治理新纪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大力革除旧社会弊端,加快建立新社会秩序,以强大管控能力、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成功地应对了各种困难与考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最大限度把全社会组织整合起来,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同体,凝聚起建设新中国的磅礴伟力,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国家出台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城乡基层社会运行的组织系统与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治理站到崭新起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治理现代化步入发展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重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社会运行进入活而有序的状态。

各级政府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突破城市“单位制”“街居制”的约束,有力推动和引导社会流动,特别是人口在城乡之间、农村之间、城市之间以及企业之间流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这是中国社会治理的理念之变——70年,逐步从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从管理到治理这一字之差,成为党和国家社会治理理念深刻革命的生动写照,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

“这是从传统的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理念和思维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治理创新思想的重大飞跃,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念引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正转化为社会治理实践的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作为一个近14亿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数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5%以上。“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社会治理既不能管得太死,也不能管得太松,必须刚柔并济、宽严适度,有力地推动社会迸发活力又和谐有序运行。

这是中国发展的社会面貌之变——70年,逐步从一穷二白向全面小康转变。

“那时候海南保亭地区的交通很落后,路上没有什么机动车,也没有红绿灯,车随便开,也不需要交警在路面指挥交通。”今年84岁的王大修,50多年前在当地交通部门工作,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王大修描述的这段历史,在现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曾繁江看来颇感陌生。曾繁江说:“现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路面交通情况,我们借助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执勤执法、事故处理等实时动态监督。”

经济社会发展今非昔比。通过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社会秩序,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70年,中国创造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人间奇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2万元;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2018年的77岁。

社会治理变革,是新中国发展历史变革的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社会稳定功不可没。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依法严惩涉黑涉恶、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有效应对各类社会矛盾风险,统筹做好矛盾风险排查预警、防范化解、应对处置工作。

纵观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变革历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探索、开拓和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在这艰苦卓绝的征程上,既有高歌猛进,也有曲折徘徊,更有飞跃变革,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