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正值较劲时刻。打赢这场战“疫”,首先需要我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当下,党政军民勠力同心,全力以赴这场战“疫”——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魏联军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0-02-05 23:34:49

人间正道是沧桑。

庚子新春,大江南北,党政军民勠力同心,打响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遭遇战、阻击战。全国上下毕其功于一役,汇伟力而求胜。

群众眼中,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重大疫情;军人眼中,这是一场排山倒海的人民战争。这场战“疫”,对于发挥国防动员伟力、铸造“心胜工程”、决胜未来战场,有着深刻影响和现实借鉴。

思想定力是最好的免疫力

很多人想不到,继口罩外,双黄连口服液会成为这场疫情的又一个“网红”。

1月31日晚,“双黄连口服液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一夜之间,各地双黄连口服液被抢空!

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猛于虎豹。“武汉实际感染人数超过十万人”“武汉的小汤山建在水源地上”等谣言像病毒一样弥漫扩散,加剧“三人成虎效应”。

如果是真枪实弹、血雨腥风的战争呢?细思极恐。要是那一天来临,这种思想防线能否经得起炮弹轰炸和舆论攻击?!

比疫情传染更快的是人心恐慌,它跑得比真相快。这不禁让人想起2003年非典时期的板蓝根和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时期的食盐。

放眼世界,不乏前车之鉴。在历史上那场被称作“末日瘟疫”的西班牙大流感中,恐慌似火燎原。疫后,西班牙政府躬身反思:被精准地概括为“是恐惧,而非疾病本身——几乎将社会粉碎。”

纵观人类征战史,思想防线的强弱关乎战争胜负。1941年11月7日,纳粹德国军队已兵临城下,斯大林决定如期举行阅兵,检阅后部队开赴前线。阅兵场上,官兵士气高昂,民众同仇敌忾,苏联军民创造“一个冬天里的奇迹”,最终击溃侵略者。

1917年,23岁的毛泽东写了一篇雷霆雄文《心之力》:“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至今读来,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心胜则兴,心败必衰。国民定力事关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思想防线”关乎万里江山。无论是和平年代的突发重大公共事件,还是战争时期骤然而至的战火,公民缺乏心理定力,引发集体惶恐,乃安邦治国大忌。

心中有定数,脚下有定力。中国是世界大国,大国公民要有大的气度和格局。如果我们不注重培养塑造这种思想自觉和心理定力,将来如何迎接更多未知的、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全民战“疫”凝聚必胜力量

疫情面前,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疫”起湖北。这场席卷全国的重大疫情,也让湖北特别是武汉站在风口浪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紧急驰援荆楚大地的,既有军队的迷彩方阵、地方的白衣天使,更有来自祖国大家庭的医疗用品、瓜果蔬菜……隔离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大爱暖流;阻击的是疫情,阻挡不住的是休戚与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