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军区帮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刘建伟 赵阳 赵雷 责任编辑:汤传飞 2018-02-12 02:12:08

精准扶贫:关键抓什么

——辽宁省军区帮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闻调查

■刘建伟 赵 阳 赵 雷

辽宁省军区驻村工作队队员为村民讲解冷棚葡萄种植技术。肖建勇摄

车新村火了!

前不久,辽宁省军区的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开在了车新村冷棚葡萄基地的田间地头。与会代表在啧啧称赞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目前,该项目作为省军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真正实现了‘帮扶一个村、推动一个镇、发展一个县、富裕一个地区’的目标!”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李军告诉记者,他们把解剖总结车新村扶贫经验作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活教材,使官兵们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车新村的扶贫成效只是我们加大帮扶脱贫攻坚力度的一个缩影。”辽宁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吹响扶贫集结号,已是攻坚拔寨时。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脱贫攻坚业已成为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近年来,辽宁省军区在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过程中感到,深度精准扶贫,有3个关键点应抓住。

脱贫攻坚,“造血”胜过“输血”——

产业扶贫,部队扶贫帮困首选路径

马家堡村69岁村民姜成春没想到,短短两年,小小芥菜竟改变了他家的命运。

走进岫岩县洋河镇马家堡村,一座座蔬菜大棚特别吸引目光。几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鞍山军分区帮助他们探索“专业化+合作者+贫困户”的养殖扶贫模式后,全村人均收入由原来不到1500元提高到现在的5000元……

芥菜,是岫岩县马家堡村脱贫的秘密武器之一。2016年,村里建立了100亩的芥菜种植基地,并给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和种子。仅此一项,就有12户贫困户脱了贫。短短2年时间,村民姜成春就靠种植芥菜脱了贫。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过去这儿的山沟沟却养不起我们老百姓。”姜成春告诉记者,马家堡村是典型的山区村,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前些年,尽管送钱送物的不少,但始终没能拔除村里的穷根。”回忆过去,姜成春感慨万千: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以往抗旱时组织捐款、助学时买学习用品、春节送些米面油仅仅是解决燃眉之急,最后陷入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脱贫攻坚不能搞救济式、慰问式的应景工程、政绩工程,‘输血’的同时更要注重帮助群众‘造血’。”辽宁省军区党委分析后认为,贫穷就像一盘深扎进农村土壤的老树根,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挖净,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抓手。

为此,他们把帮助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引导扶持贫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朝阳县王营子乡八家子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两年,按照省军区部署要求,朝阳军分区争取农业、财政等部门资金政策支持,在八家子村建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垂钓、餐饮等为一体的“畅心园”,包含了绿色采摘园、渔业养殖、温室种植等特色旅游项目,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景点。

靠产业扶贫促稳定增收,是辽宁省军区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关键抓手之一。他们因地制宜,没有“捡进篮子都是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

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有的村里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农业产业;有的村里搞好光伏发电项目扶贫、金融扶贫等新兴产业……

“产业扶贫,精度决定效果!”说起村里这些变化,辽宁省绥中县加碑岩乡王台村党支部书记吴冰满脸笑容:“现在,村民挣钱的门道多了。”在绥中县人武部帮助下,王台村敲定了用发展“农家乐”和种植黑木耳来带动全村经济的模式,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我这岁数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啊,所以村里一组织合作社,我二话没说就参加了。”50岁的村民张春富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合作社,大伙心里都挺高兴,感谢部队给指出了“来钱道”。

如今,张春富老两口都在木耳基地干活。建棚、摆地、接菌,从2015年8月26日开始干,两个人一个月能净挣3000多块钱。“我们还有分红,去年成本投入大,以后形势肯定一年比一年好。”说话间,笑容再次涌上张春富的脸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