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脊梁”:走进海军某潜艇基地士官群体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国全 段江山 等 责任编辑:汤传飞 2018-06-20 01:11:06

士官群体已成为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基地战斗力建设的“脊梁”。图为执行某项任务前夕,该基地三级军士长罗佳(图中)带领年轻士官监护装备运行。刘再耀 摄

传承:除了技能,更重要的是精神

■解放军报记者 陈国全 段江山 特约记者 王兴勇

水下深海,一艘潜艇向目标海域隐秘潜行。主机班长裴金鑫正在维护主机,一滴水突然落在他的手背上。

“有渗漏!”裴金鑫很警觉。他知道,即便很小的渗漏,也是安全隐患,必须在渗漏恶化之前排查出漏点。

他打着手电,上上下下开始摸排管线。一时间,他也难以判断到底是哪根管线在漏水。此刻,滴水的速度越来越快。

“每根管线输送的液体不同,先确定这滴水到底是啥?”情急之下,裴金鑫用手接住几滴水,直接用舌头尝了一下。顺藤摸瓜,他很快找到了漏点,并及时堵漏。

这招用舌头尝的应急查验办法,是前任主机班长刘正教给裴金鑫的。

为了共同的使命,老兵们都会把自己的“家门绝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徒弟们。

除了技能,在某潜艇基地一茬茬官兵之间传递的,还有舍生忘死的使命担当。

一次,某艇队承担了大深度极限高速航行试验任务。经过准备,他们冒着巨大风险,义无反顾地下潜到指定深度。

“加速!”该艇队政委柳本才每听到艇长发出一次加速口令,心头都会拧得更紧一些。

“状态良好,还能再加速。”全艇官兵不惧风险,默契配合,圆满完成了大深度极限高速航行试验,测出了某型潜艇的性能边界,为打赢未来海战储备了宝贵的作战数据。

对于潜艇兵来说,使命担当不仅在关键时刻,也在平时的训练里。没有平时的训练过硬,怎会有战时的一招制敌?

在接装过程中,士官岳贺宇一有时间就背起挎包,跟着厂家技师各个舱室钻,随时提问随时记。到后来,厂家技师都感慨:“我们快被他榨干了。”

凭着这股子钻劲,岳贺宇很快成为艇上最年轻的技术骨干。他跟战友说:“我们接装就是要打胜仗,不学懂学通,就掌握不了打仗的本领。”

艇队动力长张国吕每天起早贪黑“啃”资料。理论掌握了,就去各个岗位了解装备情况,并将相关实操经验记录在笔记本上。整个接装期间,他一共记录了18本笔记,成为艇上的“百事通”。

班长郭金海自豪地说:“刚开始都是我们向专家请教各种技术问题,到后来,我们越钻越深,有的专家反而过来咨询我们相关问题,变成了相互学。”

如今,年轻官兵已经成为该潜艇基地新的中坚力量。组建几十年来,这里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为国舍生忘死的使命担当精神延续至今。

在该基地采访,记者目睹了官兵们正在进行实战化课目训练。训练现场,上士宋媛飞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在炎炎烈日下开展防护作业。一个训练程序走下来,他脱掉靴子,倒出不少汗水。

“作为老兵,传承给新兵的,除了技能,还有精神。这也是前辈们传承给我们的为国担当奉献精神。”擦去满头汗,宋媛飞重返训练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