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销毁废旧地雷爆破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孟宝春 韩素婷 责任编辑:李晶 2018-10-15 15:12:03

鏖战“玛依他乌”:新疆军区销毁废旧地雷爆破器材

——新疆军区销毁废旧地雷爆破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掠影

■作者:孟宝春 韩素婷

国庆假期刚过,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官兵就来到野外驻训场上展开训练。连长张志成告诉笔者:“销毁了废旧地雷爆破器材,我们终于不用像守着火山口一样守坑道了,大家集中精力投入到练兵备战中。”

张志成说的坑道又叫“玛依他乌”阵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北疆军区撤销,新疆军区将散存于北疆沿线的地雷爆破器材集中存放于此,由某师代管。30多年来,该师所属某团几个机枪连轮流守卫。

盛夏季节,根据上级要求,在上级机关、弹药销毁专家、基层弹药销毁骨干及勤务保障官兵的协同下,新疆军区190余名官兵经过鏖战,安全顺利完成了27种、上千吨废旧地爆器材的就地技术处理作业任务,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次任务是啃硬骨头!”

多年来,各级一直关注“玛依他乌”阵地坑道的安全问题,历次安全检查中都把此处作为重大安全隐患记录在案。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登记造册不全,对坑道里有多少地爆器材掌握不清。

去年底,上级下达销毁命令后,陆军、新疆军区多次派地雷爆炸器材销毁专家前往阵地勘察情况,详细统计坑道内存有地雷爆破器材的种类、数量。新疆军区有关部门周密制订销毁处理整体方案和分项方案,整修场地准备物资,扎实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在新疆军区统一领导下,废旧地爆器材就地销毁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官兵全程铆在一线,实地指挥销毁作业,负责技术指导及安全工作。销毁任务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这次任务是啃硬骨头!要做到万无一失。”

任务过程中,他们先后安全稳妥处置14起异常突发情况,特别是及时发现并安全处置了1枚处于战斗状态的某型防坦克地雷,2枚混置于梯恩梯炸药中的起爆管,成功消除了3起重大安全隐患。

“党员带头才有说服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陆军工程大学副校长金丰年、教授吴腾芳先后多次来到销毁现场,对销毁作业进行技术指导。负责拆垛码垛的某师官兵每天平均都要在坑道里工作8个小时,装卸1000多箱。

坑道里不通风,戴着口罩也不能阻隔灰尘。官兵搬运20多公斤重的箱子时全身冒汗,一停下来又感到阴冷刺骨。一些官兵出现不适症状,但没有一人打退堂鼓。排长高俊亮一直冲在前面,他说:“党员带头才有说服力!”

执行任务中,官兵群策群力发现安全问题、提出安全建议,发明了提高安全系数的小革新。某工兵仓库地爆销毁站三级军士长张海波研制的自动点火机器人,能在50米外遥控操作代替人工完成点火,提高了销毁中点火环节的安全系数;四级军士长张德见用特殊材质不锈钢焊成烧毁笼,一次可以烧毁1800枚地雷引信。据了解,官兵还自制卸引信扳手等6种小工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来搬这枚地雷!”

销毁废旧地雷爆破器材,因为危险系数大、突发情况多,无异于“在火山口上的作业”。

执行任务时,带队党员干部纷纷叫响“有了危险我先上”口号。一次,搬运组官兵在拆开一垛地雷箱子后,发现后面隐藏了一个耳洞,地面上散放着大量粉末状梯恩梯炸药,还堆放了大量不明数量品种的物资。接到报告后,新疆军区保障部弹药器材处处长骆兴远带5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历时4个多小时,清理出11种、8.2吨危险物资。

阵地上,险情随时有可能发生。上士李祖成在分拣引信时,发现一枚地雷没有和引信分离,必须第一时间转移到数公里外的销毁场销毁。

李祖成当即申请执行这次高危任务。这时上士李泽富挺身而出:“李祖成的孩子才一岁多,我还没结婚,我来搬这枚地雷!”指挥组经过综合考虑,认为李泽富有执行此类任务的经验,最终决定由他搬运这枚地雷。

李泽富冒着高温穿上十几公斤重的防爆服,双手稳稳地托着5公斤重的地雷,一步步走向销毁场。撤离到安全地域后,李泽富因大量出汗几乎虚脱。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