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滨州支队让官兵在课堂“走笔”更“走心”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石成涛 张振 刘玉柱 王泽宇 责任编辑:杨一楠 2019-07-17 08:07:56

减轻“笔记本上的负担”

●武警滨州支队让官兵在课堂“走笔”更“走心”

●武警包头支队让官兵变“补笔记”为“随堂记”

解放军报讯 石成涛、张振报道:“我们驻守在渤海革命老区,对于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一定要传承发扬好。”近日,在武警山东总队滨州支队主题教育课堂上,战士小李一边认真听,一边随手写下感悟。翻开他的笔记本,不仅有授课提纲摘抄,更有走心的体会,有的页面还粘贴着剪报。

此次支队下决心改进教育笔记模式,源于不久前该支队的一场座谈会。会上,不少基层官兵吐露心声:“上教育课要求一字不落抄提纲,往往课上完了笔记还没抄完,每次迎检还要加班加点补笔记。”该支队随后通过调研发现,有的基层单位采取检查笔记本“厚度”的方式衡量教育效果,久而久之,有战士抱怨:“笔记笔记,成了‘逼着你记’。”为此,该支队创新“3+1”政治教育笔记模式,官兵的教育笔记在摘录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规范为摘抄课堂内容的“正文”、记录听课体会的“课堂闻思”、抒发意见建议的“直抒兵声”,同时鼓励官兵将报刊上的好文章好段落,以剪报形式贴进笔记本。

笔者在一次教育课上看到,官兵在笔记本“正文”部分简要记录课堂内容,将听课所思所悟和个人体会写在了“课堂闻思”部分。课后,他们将与本堂教育课内容相关的报纸好文章好段落剪贴到笔记本上,并在页尾“直抒兵声”部分给指导员写上几句“悄悄话”。一名战士表示,中队指导员每周定期批阅回复,笔记本成了战士乐于抒发心声的“客户端”。

“教育笔记就是战士的‘思想日记’,增强教育实效,要让官兵‘走笔’更‘走心’。”该支队领导介绍,他们还通过跟班听课、机关抽检等方式,用现场评估取代翻看备课教案、检查教育笔记的老套路,强化教育实效。

解放军报讯 刘玉柱、王泽宇报道:台上,中队指导员曹耀元运用短视频、课件等多种手段授课;台下,中队官兵时而凝神聆听、时而择精记录……武警包头支队某中队近日一堂政治教育课气氛热烈活跃,课后官兵都说受益匪浅。“以前,官兵在课堂上端坐静听,课后再补笔记;如今,官兵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机记笔记,这是支队下大力纠治笔记本上的形式主义带来的变化。”谈起教育课堂氛围的新气象,曹耀元感慨道。

前不久,该支队领导在一次调研中了解到,为保持“良好”课堂秩序,同时刻意追求教育笔记的内容工整、格式统一,部分中队在教育课后统一下发授课提纲要求官兵补记。

“教育笔记体现的是官兵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把听课与记笔记剥离开来是形式主义的体现,难以达到教育效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支队领导在随后的教育准备会上强调随堂记笔记的重要性,并作出要求:教育笔记必须随堂记录,各中队不允许组织官兵集体补笔记;机关相关股室在下基层检查政治教育开展时打破固有思维,不以笔记是否工整为唯一评判标准。

“以往的教育笔记更像是为迎检准备的,现在随堂记录才是自己真正主动学。”一堂教育课结束后,上等兵王文强告诉笔者,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知识点,还有一些没记在笔记本上的内容,他已在课堂上理解掌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