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林的伞降人生:在生死的边缘,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勇气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吴永杰 王钰凯 李灰懿 责任编辑:丁杨 2019-12-11 15:04:41

第76集团军某旅一级军士长王国林组织高原伞降实跳训练。李灰懿 摄

在特种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在训练,即使见到旅长也不用敬礼。

但第76集团军某旅的伞降总教员、一级军士长王国林总能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每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士兵,见到他都会主动敬礼。

“尊敬是发自内心的。”一名士兵说,“每个成功落地的人都会感激他。”

风险之下,光芒隐隐闪露

828米,是世界最高建筑物“迪拜塔”的高度,也是特种部队组织伞降实跳训练通常设定的高度。

从这个高度一跃而下,如果降落伞未能正常打开,跳伞员会在不到20秒的时间触地,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当飞机达到这一高度,机舱内的士兵往往会紧张甚至恐慌——有冒虚汗的,有脸色苍白的,也有直接吐了的。

有时,过度紧张还会促使一些士兵在离机前不由自主地伸手抓住身边一切能抓住的东西,比如护栏、绳索或者机门。

相较离机,着陆更加危险。王国林见过各种“危险”的着陆方式:有的人臀部和脚掌同时侧风着陆,直接骶骨骨折;有的人为了落到中心点,进行低空大转弯,结果速度过快摔到地上,多处骨折;也有人因为害怕,蜷着腿着陆,结果小腿后折,直接跪倒在地……

受伤后,有的士兵休息几天继续跳伞,有的则再也没有出现在伞训场。

近年来,跳伞的种类、方式也在不断演进。武装跳伞、夜间跳伞、低空跳伞、高原跳伞、“三无”跳伞……难度的增加伴随着风险的加剧。

风险带来的,不仅仅是紧张和恐惧,更是勇气与抉择。王国林对2012年那次翼伞定点比武记忆犹新。

“那次比赛难度非常大。”一同参赛的三级军士长冯志强回忆。比赛规则相当严格:每名队员跳6次,每次必须落在一个直径5米的靶圈内,出了靶圈或者脚以外任何部位触碰地面,都算成绩无效,6次落点距靶圈中心点距离之和最短者为冠军。

进入决赛后,同组的队员发挥都不理想。王国林也受了伤,小腿肿得作战靴都脱不下来。

带队的参谋长也有些无奈,准备将王国林换下场。

选择因伤退出还是继续比赛?王国林并没有过多考虑——他选择完成那6次跳伞。最终,打着封闭针的王国林以距离中心点5.17米的总成绩让所有人望尘莫及。

从那以后,战友们就送给王国林一个新的称号——“西部伞王”。

但这个称号很少被王国林提及,更多的时候,这名高级士官都铆在训练场,组织伞降训练或者检查伞具。

一眼望过去,王国林与一般的老班长并无差别:无非是眼角的皱纹多一点,军衔上的“拐”多两道。只有当他全副武装,背上降落伞跃出舱门那一刻,才会产生那种“神兵天降”的感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