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陆军伊木河边防连官兵新春巡逻见闻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刘敏 刘丹 王晶宇 冷俊鹏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2-02-02 12:02:09

以雪野中的坚守,献礼祖国的新春

——北部战区陆军伊木河边防连官兵新春巡逻见闻

有些路、有些人,会因为特殊独特的时间节点,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

农历大年初一清晨,除夕的欢声笑语犹在耳畔回响。记者跟随位于祖国“鸡冠”顶端的伊木河边防连官兵们,踏上了新春的第一次巡逻之路。

连队驻守在大兴安岭深处,这里一年降雪期长达七个月,辖区范围内没有巡逻路。按照惯例,每年冬季官兵们就会在界河上以“闯冰道”的方式开辟出供巡逻和物资补给之用的通路,但这个冬天,额尔古纳河迟迟未完全封冻,强行“闯冰道”将面临巨大安全隐患。

官兵们翻越陡峭山坡。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时钟指向早上七点半,天色刚刚亮。朝晖映照,额尔古纳河畔雪野如画。

但眼前的浪漫雪景,马泽群根本无暇品味。作为“新春第一班岗”的带队人,这位年轻连长的双眼时刻注意着周遭的情况,眼眸里闪烁着一种“战场上才会有的紧张和专注”。

零下39℃,寒风刺骨,记者随这支巡逻小分队在界河漫漫雪野开启“征程”。踩进雪地的一瞬间,记者不由得往前踉跄了一下。低头一看,积雪已经到达脚踝处。每次抬脚,都要用力把腿从积雪中拔出来,才能迈下一步。即使前方已有战友先行趟出的一条小路,行走起来仍然十分艰难。

行走在白雪皑皑的界河沿岸,脚下雪花之轻会让人瞬间感觉到肩头责任之重。

巡逻官兵前往预定观察地点。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一阵狂风刮过,脸上像有小刀在割,火辣辣地刺痛。但官兵们的步伐丝毫不见迟疑。“战场上,风雪不会对谁变得温柔!”马泽群一脸认真地说。

很快,走在巡逻队伍中的记者,只能听到自己加速的心跳和急促的呼吸。深一脚,浅一脚,出发时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记者,已经开始浑身冒汗。

从连队到执勤点,官兵们需要翻过一道长约300米,倾斜度几乎达到60度的小山坡。山坡上,原本凹凸不平的岩石“铺”上了层层积雪,脚底像是“抹油”般光滑。环顾四周,视野里没有任何可以借力攀爬的物体,这也意味着,稍有不慎就有跌落的危险。

行至约五十米处,走在最前方的列兵彭高吉一脚踩在雪下零散交错的枯树枝上,身体不受控地向山坡下趔趄。走在他身后的下士常龙巡逻经验丰富,赶忙向前大跨了一步,将彭高吉抵住。其余官兵也迅即反应,商量着以腰带做牵引,彼此连接。来队不到一年的列兵衣晓龙也是第一次登上这道山坡,他说:“哪怕路再难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无所畏惧。”

伊木河边防连连长马泽群在观察地点下达任务指令。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经过重重考验,小分队终于到达预定执勤点。马泽群迅速研判当前态势,下达任务指令。接令后,预备组迅速占领有利位置实施警戒,严密监视当面动态,观察组组长常龙拿出望远镜对目标展开观察,记录相关数据。

冬季的伊木河白昼只有短短七八个小时,如果黑夜来临,夜色会给本就险峻的路况再加一道“屏障”。为了保证任务安全完成,观察结束后,官兵们随即清点装备,整队踏上返程的路途。

一路走下来,记者已是气喘吁吁、腿脚发软。白天行走在雪地中尚且如此吃力,夜晚的行军难度,更是无法想象: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低温,难以抵挡的倦意,如墨夜色的吞噬……若不是亲自体验,我们也许很难知晓,这群年轻的战士,得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才能抵抗风雪的考验,日夜守护着祖国的北疆。

预备组官兵实施警戒。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返回途中,连长马泽群像往常一样,带队去老连长杜宏烈士雕像前“报到”:“老连长,新年好!我带兄弟们执勤回来了。你就放心吧,咱伊木河的官兵会时刻坚守在战位,守卫着我们的国界线。”

巡逻归来连长马泽群带领官兵在老连长杜宏墓前汇报。2022年2月1日摄。新华社发。

走在这条路上,有时也会觉得苦,觉得孤独。下士李岩说:“但只要相信自己做的选择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那些苦也就变成了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