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看待军训和应征?跟着这两则故事体验青春的脉动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董益李 吴风港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1-08-28 07:52:38

各地下半年征兵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大学生如何看待军训和应征?今天,我们选登两篇稿件,与读者一起感受军营的召唤,体验青春的脉动。

肤色分界线:军训特别礼物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学院学生 董益李

7月初,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相对平稳。从7月5日到7月18日,重庆邮电大学组织对上一年度因疫情推迟的军训进行补训。2020级5200多名大学生集中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军训。

当青春遇上迷彩,会撞击出怎样的火花?

有人说,这是大学生活中一段必不可少的独家记忆,因为大学生军训远比中学生军训更严格。

毫不夸张,许多人与我一样,赢得了一份特别的军训礼物:脖子、胳膊附近被晒出了明显的肤色分界线。

从每天满满的军训时间安排,也许能看出肤色分界线是怎样出现的:

6:30起床,整理着装。7:30开始操课,站军姿、稍息、立正、走正步,一遍又一遍训练,一次又一次纠正。肤色分界线在晨起的睡眼朦胧中开始“着色”,在训练强化中悄悄“打底”。

11:40开饭,饭前拉歌,我们像真正的军人一样放开嗓门大声歌唱。顿时,浑身的疲劳被赶得无影无踪,平时不起眼的饭菜竟然香喷喷,特别诱人,大家按班分坐,吃得津津有味。肤色分界线在歌声中慢慢清晰,在午饭时渐渐“定型”。

15:00下午操课,炙热的阳光下,抵抗袭来的困意,谁也不愿意当“狗熊”。17:00训练间休息,与教官掰手腕,各连队之间偶尔还会组织拉歌比赛。19:30晚间活动,军旅特色讲座开始了。肤色分界线在夕阳西下“打靶归来”时“固色”,在心无旁骛聆听讲座时“沉淀”……

终于,我们每个人骄傲地带着各自的肤色分界线,迎来了军训成果汇报。7月18日上午8点30分,伴随庄严的国歌声,由26个方阵组成的分列式队伍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来。紧接着,军体拳表演、战术手语展示轮番登场,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如今,军训过去了一个多月,我身上的肤色分界线渐渐消失。军训给我和同学们带来的变化,却越来越明显。

每个人身体适应性都强了,喜欢上了跑步,吃饭也不再挑三拣四了。

大家不知不觉间告别了一些不良习惯,暑假里尽管偶尔还睡懒觉,但早起的次数更多了。

最大的变化,是增添了对军营的向往。秋季开学前,不少同学相互询问:“你明年准备报名应征吗?”

入伍通知书:军旅青春起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吴风港

无论过去多少年,那一天将永远烙印在我生命中:2017年9月8日。

那是我军旅青春的起点。

4年前,我报名应征,先是班主任李老师透过厚厚的眼镜,略显疑惑地问我:“真的这么快就决定了?”

接着,宿舍的室友们像炸开了锅,连连发问和告诫。“你听说过新兵连有多苦吗?”“部队要求很严格,撑不下去再想回来,可没那么容易了!”

报名应征,我可不是心血来潮,这些问题当然要想清楚。

对老师的疑问,我傻傻一笑,摸摸头,算是回答。对室友们的“忠告”,我毫不客气,直接怼了回去:“没出息!没担当!不像男子汉!”好在大家理解,谁都不会跟我计较。

晚饭前,妈妈给我分享了一个位置:一家西餐厅。那是我最喜欢的一家专业做牛排的西餐厅。身为军人的爸爸工作太忙,一如既往地迟到。不一会儿,人没见着,声音先到:“体检前一晚,还吃油腻的吗?”结果,一盘水果沙拉成了三人的晚餐。我不经意间发现,妈妈的眼圈红了又湿、湿了又红。

如果说对老师同学的疑虑我还能轻松应对化解,对爸爸的叮嘱和妈妈的不舍就有些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了。

北京市丰台医院里,人武部张参谋紧张有序地组织大家体检。他手拿一摞资料在人群中穿梭,汗水湿透了军装,军容依然严整。测身高、量体重、五官检查测试、抽血化验……征兵体检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每个项目都一丝不苟,每一关都有被淘汰的可能。

“你戴眼镜?眼睛近视多少度?”眼科体检医生有些担心,小声问我。“左眼4.4,右眼4.5,符合大学生参军体检视力要求!”我担心自己眼睛不合格,早就把政策研究得透透的,“台词”自然准备得格外充分。医生冲我笑了笑:“你倒是门儿清啊!”

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焦急等待,2017年9月8日学校通知我体检政考“双合格”。当天中午,我收到了北京市征兵办公室红彤彤的《应征入伍通知书》。

那一刻,我豪情满怀。但我深知当兵的日子很苦,能否把最初的激情化为不叫苦、不埋怨的行动,才是更大考验。值得庆幸的是,在空军某部当兵的两年间,我没给大学生丢脸,以出色表现荣立了三等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