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训练,当心海洋生物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郭海林 陈典宏 责任编辑:贺书引 2022-08-07 07:12:18

海上训练,当心海洋生物

■郭海林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官兵在海训时,可能出现被海洋生物蜇伤、咬伤等状况。结合海训经历,南部战区陆军某旅整理了几类常见海洋生物咬伤的防治方法,分享给战友们。

浮游水母需警惕

开展海上游泳训练时,战士小曾突然感觉后背灼热、刺痛,持续数分钟后仍未消失。他急忙向就近的警戒员发出求救信号。海上警戒员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回岸边救护点。经过检查,军医陈湘初步判断小曾是因水母蜇伤导致的水母皮炎,随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

陈医生介绍,被水母蜇伤后,蜇伤部位一般有灼热、刺痛感,局部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或风团样损害,部分患者可自行消退。被毒性较强的水母蜇伤后,还可能出现畏寒、发热、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表现,应及时就地治疗。

如果官兵在训练过程中不慎被水母蜇伤,应立即用海水冲洗伤口,切勿用淡水冲洗。因为淡水会使水母触手上的刺胞进一步释放毒液,从而使人中毒。冲洗伤口后,用10%的碳酸氢钠溶液冷敷患处,然后使用抗过敏药物,如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肌肉注射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口服氯雷他定等。同时,保持患处清洁卫生,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水母通常在5~8月开始漂浮在浅海水域。战友们在海训时要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海洋生物。暴风雨或大风大浪后不宜下海游泳,进行潜水作业时要穿好潜水衣。

花样贝壳莫好奇

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几名战友一起在沙滩上散步。行走间,战士王想看到一颗圆锥形鸡心状的漂亮花螺,正准备伸手捡时,被班长张水明及时制止。随行军医江盼得知这一情况后,肯定了张班长的做法。

江医生介绍,有的贝类生物含有毒性,如果随意捡拾,可能导致人体中毒。战士王想看到的圆锥形花螺叫鸡心螺,毒性很强。若不慎被刺伤,不仅会产生剧烈疼痛,还可能出现肌肉无力、痉挛、失声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和呼吸衰竭。

如果官兵在训练过程中不慎接触鸡心螺等有毒贝类,应立即用40~50摄氏度的热水冲洗或浸泡刺伤部位,并及时就医治疗。基层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急救措施。若患者出现脱水症状,可进行静脉补液或输血浆;若患者出现头晕、恶心、视野模糊等严重低血压症状,应及时让其服用盐酸纳洛酮,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若患者出现惊厥症状或烦躁不安,可静脉注射抗惊厥剂或镇静剂。

爬行蛇类勿大意

一场演练中,战士姜皓不慎被海蛇咬伤。战友们按照止血、服药、消毒、包扎的顺序,就地为姜皓进行紧急救治,随后将其送往后方救护组进一步观察治疗。

救护组组长柏安辉介绍,海蛇常在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毒液成分与眼镜蛇毒相似。海蛇的毒性发作有一段潜伏期。因此,被海蛇咬伤后,通常不会感觉到剧烈疼痛,也没有明显的中毒症状,但是毒素会很快被人体吸收。

如果官兵在海训过程中发现海蛇,要保持镇静,待它远离后再行动。若不慎被咬伤,应先进行急救,切不可盲目后送,防止毒素扩散。急救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是止血,利用随身携带的止血带、细绳或背包绳等,将伤口近心端(伤口上方5~10厘米处)扎紧,阻断带毒素的血液向身体流动;二是服药,被海蛇咬伤后立即服用20片蛇药片,之后每隔6小时服用10片;三是清洗消毒,若咬伤处有牙痕,以牙痕为中心做“十”字形切口(切口要深至皮肤下),边挤压边用清水冲洗伤口(一般需要挤压20~30分钟),然后用口吮吸(注意口腔内不能有伤口和溃疡),有条件的可用拔火罐吸走毒液;四是上药包扎,将3~5片季德胜蛇药片捣碎,敷在伤口处,再用随身携带的三角巾进行包扎,然后送往医院治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