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 | 用责任担当彰显大国形象

来源:国防部网作者:庄颖娜 邵龙飞责任编辑:焦国庆2018-02-17 18:11

尽管空间狭小,但记者看到,生物安全手套箱、超净工作台、荧光定量PCR仪、电泳仪等实验设备,根据传染病感染控制流程被有序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仪器上都贴有中国援塞军事医学专家组的标识。

“这些仪器都是从国内运来的,保障我们开展必要的检测和研究工作。”专家组组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郭学军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与塞方卫生人员共同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临床诊疗,协助他们建立和完善军队卫生防病体系和机制。在塞期间,我们还积极参与塞国、塞军传染病疫情处置工作,合作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

丁一 摄

“这里随时有可能停电,为了保护实验仪器,我们一般使用UPS进行联接。”正在开启一台荧光定量PCR仪的王述超博士介绍说。“很多在国内常见的实验耗材和药品,在这里都买不到。为确保实验效果,在后续支援物资到达前,我们用不少办法寻找替代品。”易乐博士补充道。

另一个房间内,副研究员王铁成正在使用检测试剂盒对34医院送来的4个患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两个呈疟疾阳性。“塞拉利昂是传染病高发的国家,疟疾和多种消化道疾病在当地极为普遍。”王铁成一边记录检测结果,一边向记者介绍。

“我们帮助塞军建立了一套移动式传染病监测系统,自2016年8月正式启用以来,实现了对塞拉利昂30多种传染病、40多种症状的实时报告和监测。”郭学军介绍,这一系统的建立和平稳运行,能为塞军乃至塞拉利昂全国传染病的实时监测预警、防控态势分析和及时科学决策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

丁一 摄

生物安全手套箱前,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李乐天和孙伟洋正在解剖一只蝙蝠。“蝙蝠可以携带多种病原体,是非常重要的媒介生物,在这里随处可见。这是我们从野外捕获的实验样本,希望通过科学方法了解其携带病原体的情况。”专家组李乐天解释说。

此时室外温度已经超过30摄氏度,专家组的同志们身穿白大褂,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工作一会儿就满头大汗。门外空地上,几只半尺来长的蜥蜴悄无声息地经过。不远处,中国援建的传染病防控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完工。中心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包含有传染病房和实验室,将是一个现代化的传染病防控中心。到时我们的工作条件就会有很大改善,也将能够为塞拉利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出更大贡献。”郭学军介绍。

返回驻地时,专家组特意带记者来到一处泥石流灾害现场。尽管已经过去半年时间,在一片苍翠山谷中,裸露着的红色泥土仍然刺眼。2017年8月,弗里敦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灾害发生第二天,专家组就赶赴现场,参与灾后救援工作。为防止传染病流行,他们对灾民安置点周边环境实施了全面的卫生消杀,向受灾群众捐赠了抗疟、抗痢疾等药品,以及食物、瓶装水、蚊虫趋避剂等生活物资,还专门撰写了“洪灾之后传染病防控建议案”,尽自己所能帮助当地居民度过难关。专家组以中国军人的真诚、友好,赢得了当地居民的称赞和信任。返回途中,专家组车辆经过弗里敦市区,不时有当地居民友好地向我们挥手,用中文说:“您好!中国!”

“我们的战机在祖国领空翱翔,我们的舰队巡航在万里海疆,我们的军事医学专家组战斗在疫情防控的国际战场……”回程中,专家组抓紧时间排练为驻塞华人新春联欢会准备的朗诵和合唱节目,嘹亮的歌声飞出车窗,飘荡在辽阔的大西洋畔。(庄颖娜、邵龙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