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火箭”背后的“金牌团队”

——记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团队的党员群体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贝骁 汪娜 辛悦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7-09 10:49:33

我国的航天运载火箭为什么取名“长征”?因为,我国的火箭事业起步时像红军长征出发时一样,漫漫征程充满着艰难险阻;但同时也寓意着,火箭研制发射人员像红军将士一样,一定会攻克娄山关、夺取腊子口。

红军长征历时一年多,在地球上画出了一条象征胜利的红飘带;我国火箭事业的发展,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地球至太空的征程上画出了一条象征成功的红飘带,使我国迈进了航天强国的行列。

在送“嫦娥”、布“北斗”,参与航天发射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征程上,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被誉为“金牌火箭”。“七一”前夕,记者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采访“金牌火箭”背后的“金牌团队”——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研制发射团队的党员群体。

单位在北京、家在北京,但回京像“出差”、回家像“探亲”一样少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可靠性高、成功率高、发射密度高,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主力运载火箭,在“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自1994年2月至2018年6月,该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完成了87次发射任务,占据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发射总量的近1/3。

2018年是个超级火箭年,长三甲系列火箭要发射14次,平均每26天发射一枚。

任务重、工作忙,忙到什么程度?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岑拯说,他们团队的许多科研人员,单位在北京、家在北京,但回京像“出差”、回家像“探亲”一样少,不仅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奋战在发射场,而且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岑拯是一个奉献故事与科研成果一样多的航天科学家,但他不说自己,而是讲了几个科研骨干的故事。

2015年初至2016年春节前,长三甲团队承担着1年发射11枚火箭的繁重任务,作为型号办公室副主任的覃艺,那年在西昌发射场奋战了7个多月。有一天深夜,覃艺回到北京,到家时1岁多的儿子已经睡着了,覃艺悄悄地在儿子身边躺下。第二天清晨,儿子醒来了,先是瞅瞅躺在左侧的爸爸,觉得不对劲,又转身看看躺在右侧的妈妈,再回头看看爸爸,他确定是一个“陌生人”躺在自己身边后,突然“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并用小手使劲地推覃艺。

“这一幕像烙印一样烙在了我的心里。”覃艺说,“但是,没办法。许多航天人都是这样,承担着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身不由己。”

长三甲副总设计师叶成敏和妻子都是航天科研人员,有一次,他们夫妻俩一连在发射场工作了好几个月,但仍然没时间回北京看望儿子。父母想儿子,儿子想爹妈,怎么办?暑假时,他们就让北京的家人把儿子送到机场,委托航空公司将儿子“托运”到发射场。就这样,他俩的儿子早在上小学时就学会了独自一人搭乘航班的本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