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长剑的“全能号手”:懂技术更要懂战术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奉雷 杨元超 责任编辑:丁杨 2018-07-14 01:04:20

安双彬在训练中。郎少隽

火箭军某旅发射二营一连班长兼测控技师、一级军士长安双彬最近越来越“火”:担任火箭军某专项考核考官,组织全旅测控专业集训,当选基地基层风气监督员……

其实,自从去年国防部《今日中国军队2017》宣传片发布,安双彬就“火”了。英文同期声中,这个一直与导弹打交道的老兵作为全军高级士官的“形象代表”出镜,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电缆、电钮中自如训练的场景,让人过目难忘。

号手,是战略导弹部队对一线操作官兵的特有称谓,每名号手专业不同、任务各异,反映出“百人一杆枪”的军种特色。由于导弹兵器操作复杂,要求极高,胜任一个主要号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精通本专业所有号位、兼通其他专业的“全能号手”更是凤毛麟角。

安双彬就是这样一位“全能号手”。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4次荣立三等功、10余次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20余次在基地以上比武竞赛中拿名次……他在军旅生涯中获得的荣誉难以胜数。

旅里导弹测控专业的官兵,都把安双彬称作“问不倒”。专业集训时常有新号手向他提问,某个知识点在第几本第几页他脱口而出。测控专业的电路图密密麻麻,连起来长达10多米,一度让大学生士兵王康望而生畏,他问安班长是怎么起步的。“我就对着图,一点点琢磨,看出点门道就赶紧翻书做笔记,不懂就追着技术干部和老班长问……”安双彬这样回答。熟悉安双彬的人说,别人读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专业原理书,他常常读到凌晨一两点。

距该旅千里之外的某军工企业,老一点的工人都知道有个“爱提问”的安班长,“他对导弹的了解一点儿不比工程师少”。该旅导弹换型伊始,安双彬被选送到企业学习。为了早日掌握新兵器,他蹲在厂房如饥似渴地看装备、读资料,别人周末外出游玩,他跟着老师傅一起加班充电。

安双彬学成回到部队后,多次向企业反馈故障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企业专门把他聘为教员,向技术人员介绍装备实际使用情况,并两次邀请他参加装备研讨会。

“接通灯不亮!”一次夜暗条件下的发射演练,离“发射窗口”越来越近,装备却突发故障。面对从未有过的情况,安双彬冷静地按照规程组织分析,很快确定为某处电路故障。他和一名号手迅速抢修,短短几分钟过去,导弹成功发射,此时距离规定时限已不足30秒。

“眼睛里不仅要有装备,更要有战场。会操作不代表能打仗,懂技术更要懂战术。”这是安双彬在一次经验交流会上分享的心得。

一次对抗演习,“蓝军”运用多种侦察打击手段并进行强电磁干扰,“红军”行动几乎透明,装备受损、信号异常、人员负伤,被压制得抬不起头。安双彬通过记录和总结每轮对抗中的情况和异常现象,逐渐摸清了“蓝军”的活动规律。

“见招拆招,这样的仗打得才有意思!”安双彬所在连时任连长秋文博提起那次对抗,仍然记忆犹新。安双彬的思考经过连队“诸葛亮会”的升华,形成了一系列独特战法,安置道路辅助器材使部队得以快速通过损毁路段,按时完成发射任务……

安双彬班里的上士张修镇从前也是班长,跟安双彬从头学专业,心里不服气。一次演练他自告奋勇担任指挥,面对复杂情况却手忙脚乱,安双彬紧急赶来指导才化险为夷。事后安双彬不但没批评张修镇,还表扬他勇挑重担、进步明显,私下里给他指问题、教方法。从此,张修镇正式拜安双彬为师,踏踏实实学本领。安双彬带的班始终拧成一股绳,比着学、赛着干,短短几年走出3名高级士官,分别成为3个发射营的专业能手。(奉雷、杨元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