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的父女军工人,部队是咱第二个家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蕾 郭青松 杲跃吉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09-21 08:31:49

老军工人秦俭带着同是军工人的女儿,来到天山脚下的空军某场站。他想让女儿在艰苦环境下磨练意志,感触军工人肩上的使命与责任——

天山脚下的父女军工人

临近中秋,天山脚下的昼夜温差有20多摄氏度。一大早,年近花甲的某航修厂第二军品部改装组组长秦俭裹着大衣,来到新疆某部航空旅机务大队修理间,像往常一样整理维修工具,女儿秦京津睡眼惺忪地跟在后面。老秦侧过身对女儿说:“最近任务紧,中秋节就在部队过吧。”

站在巍峨峻拔的天山脚下,一架架战机从起飞线上呼啸升空、直刺苍穹,秦俭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着自己维修过的战机翱翔天空、安全返航,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远行,既骄傲又不舍。” 转眼间,父女俩来天山4个多月,从骄阳似火的夏忙碌到凉意渐浓的秋,父女俩黑了一圈,也瘦了一圈。

提起这对上阵的父女军工人,部队官兵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短短4个多月,他们完成了十几架飞机改装任务、排除故障10余起。秦俭第一次带着女儿来外场,有自己的考虑。女儿已经长大了,是时候让她积累一下外场经验,在艰苦环境下磨练意志。今年中秋节,一家三口分隔两地,不能团圆。秦俭心里清楚,身处改革强军的大时代,那就是一个字:干。牺牲点个人的“舒适指数”,才能换来部队建设的“发展指数”,值!

自古忠孝难两全,一家不圆万家圆。外场军工人因职业特点,总是与家人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向这些军工人致敬,道一声深深的问候。

女儿说——

有个当军工人的父亲,想你时你在远方

初到天山,高原烈日异常毒辣。厂房外停机坪上,女儿秦京津一身蓝色工装,蹲在机腹下检查改装线路,原本细腻白润的脸被烤得通红。

“戴上这顶帽子吧!”父亲秦俭递过准备好的圆形迷彩遮阳帽,女儿接过帽子开心地点了点头。“从记事起,父亲的印象就很模糊,都是从别人嘴里听到他的故事。”秦京津说,从10岁起,她就很少见到父亲,长大后,她才知道父亲的工作。听着父亲的那些故事,她渐渐对航修产生了兴趣。

有一次,工厂组织观看学习外场军工人的视频,秦京津第一次看到外场工作的父亲。视频里,父亲那双布满冻疮的手,让秦京津深受震撼。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那年寒冬,父亲奔赴齐齐哈尔,执行外场保障任务,当地气温低至-30℃。需要改装的飞机在外场等待进厂房,但厂房内几架飞机正在做定检,场地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飞行任务,秦俭当即决定就地改装。他把工具箱往雪地上一放,便爬上飞机大干起来……3个小时过后,打下手的战士换了两三拨,老秦就是不下飞机。等改装完成时,他的手脚冻得失去知觉,硬是被官兵从飞机上抬了出来。

“为什么这么拼命?”看着老秦满是冻疮的双手,官兵既敬佩又心疼。老秦笑着说:“不改装完,我怎么放心你们驾驶飞机执行任务呢!”

像秦俭这样的军工人还有很多。无论是高山海岛,还是戈壁荒漠,他们把一腔热血投入到强军事业中,像军人一样,在平凡岗位默默坚守,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秦京津说,生在军工之家,长在军工大院,爷爷奶奶干了一辈子军工,爸爸妈妈也是“战鹰”守护者,但自己对军工人的理解却经历了一个过程。

选择了军工人这份职业,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有一年国庆节前夕,秦京津听说父亲要回家过节,想到父亲即将兑现全家出游的承诺,一连兴奋了好几天。没想到,就在秦俭返程的那一天,秦俭打电话给妻子说:“临时有紧急抢修任务,我已经把车票退了。你带孩子出去旅游吧,别让女儿失望。”

“那时候我并不理解,也埋怨过父亲,到底是什么样的任务比他唯一的宝贝女儿还重要呢?”大学毕业后,秦京津来到父亲的单位工作,才体会到军工人随时待命的状态。

手机铃响了,他们就像出膛的子弹。不管是雪域高原还是沙漠戈壁,他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哪里有需要,就第一时间战斗在哪里。手机不响铃,他们就像闹钟一样等待唤醒,出门也不敢走远,行李放在办公室,随时出发。渐渐地,秦京津理解了父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