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218米的山巅升党旗,是塔克逊哨所官兵开山巡逻的必修课

来源:解放军生活杂志作者:宋小理 王乾 刘景南责任编辑:丁杨2018-11-27 14:22

遇见最美好的时光

翌日,清晨的曙光从山那边洒满哨所。

经过一夜高原反应的折磨,迷糊苏醒,洗漱、早餐都在快节奏中结束。

中士鲁周扬迫不及待地带我去看塔克逊的森林。

塔克逊有森林?在海拔4900米的塔克逊,连浅草生长都越发困难,有树?说来不信。

沿连队往右百十米,确有几株低矮生长的红柳迎风招摇,名唤“森林”,着实有些牵强。“这树至少有20年的树龄。”

鲁周扬说得自豪,却引得一旁惊讶。才突然发现在这样的海拔和气候条件下,红柳有这样的状态实属不易。

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地方,有此番景致,足以让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因为他们熟悉塔克逊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看惯了没有树的塔克逊。绿色反反复复从他们记忆库存里抽走抽空,装满他们眼睛的是褐色的沙粒,填满他们脑海的是排山倒海的沙粒,写满他们人生履历的是坦克载不走的沙粒。

故事定格在一个晚秋,一个摘掉军衔的老兵见到了道旁一棵树,在塔克逊待了5年的老兵,从没奢望过树。如今,树的出现,让他内心激荡不安。客车司机看着他望树的眼神,不待请求,自动为他停车,好像那棵碗口粗的树就是在那里等他的一样。

他飞一般跑上前去,紧巴巴地抱紧了树。老兵像是想起了什么,扑通一声,跪在树前,号啕大哭……

记忆中,这样的故事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会显得浮夸,但在遥远荒芜的边关,却真实存在。

所以,绿色之于塔克逊官兵,显得弥足珍贵。

走进塔克逊温室,绿意盎然让我一惊,尽管气候恶劣,生命周期很短,可一有空闲时间,鲁周扬就带着战士们施肥、松土。

据说,端着菜种追太阳的故事便出自这个朴实的战士。说起这个故事,鲁周扬显得含蓄羞涩。

塔克逊此处茫茫雪原,按理说,如果有太阳,那最先照到的便是哨所,可也是因为地势高,时常云雾环绕,所以被太阳光顾的机会显得很卑微,即使偶尔慷慨,也只是斑驳稀疏,很难长久。

“冬季气温低,如果菜苗再看不到太阳,很难说能挨过一冬……”鲁周扬说得有理,“逐日”的经历,也就不足为奇了。

哨所条件改善,温室存在的必要性难免遭到质疑。“哨所现在都实现了社会化保障,吃上新鲜蔬菜在塔克逊早就不再是梦,还浪费资源、消耗体力?”

可在鲁周扬看来,这一方方给塔克逊带来绿色的土地,是老前辈留给哨所最宝贵的财富,温室大棚可以丢,塔克逊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却丢不得。“这菜是养眼的良药,哪怕它的生命力只有一天,我们也要让每个到哨所的人能遇见最美好的时光。”

说实话,在绿树掩映的日喀则,很难有鲁周扬一样的觉悟和感触。但我能体会像鲁周扬一样的塔克逊人对绿色心怀憧憬和感激,那里有属于塔克逊人最美好的时光,哪怕短暂,也能回味悠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