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湾边防连官兵:特殊戎装,承载与蚊对抗的青春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杨全喜 王子冰 杨栋 责任编辑:丁杨 2018-12-14 11:34:24

北湾边防连官兵身穿第六代防蚊服执行巡逻任务。 王子冰 摄

讲述人:杨全喜

1979年9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曾任北湾边防连连长,现任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参谋长。

整理人:王子冰 杨栋

在网络上搜索“蚊虫王国”,新疆额尔齐斯河畔的北湾边防连便会跳出页面。我曾在北湾边防连工作过5年时间,那段与蚊对抗的岁月至今难忘。

北湾是远近闻名的蚊虫聚集地,这里的蚊虫数量多而且品种杂。每到夏季,肆虐的蚊虫几乎铺天盖地,达到每立方米1700多只。

老班长母焕全告诉我,还没有配发防蚊服的时候,室外活动时,他们点牛粪、烧艾草驱蚊;巡逻时裹棉衣、穿雨衣、缠毛巾。深夜潜伏时,蚊虫扑到雨衣上,像暴雨袭来的声音。

走进连队荣誉室,6套防蚊服整齐排列。上世纪80年代,北湾边防连首次配发防蚊服。几近透明的纱网、纵横交错的线条,在当时看来,显得十分另类。旁边的标签上写着关于它的介绍:“质地轻便、透气性好。但易磨损,领口袖口处蚊虫容易钻入。”老班长说,拿到配发的防蚊服后,连队官兵高兴了好几天。

2004年,我来到北湾边防连,那时已经配发第二代防蚊服。二代防蚊服和平时的迷彩服类似,布料厚,防蚊效果很好,但透气性差。每次巡逻回来,贴身的衣物全部湿透。有一次,我带队到中哈39号界碑徒步巡逻,途中沼泽密布,走起来十分费力。再加上当时日头很大,走到一半,战士史燕斌突然头晕目眩,一头栽倒在灌木丛里。面对乌泱泱的蚊虫,我们也不敢贸然把他的衣服解开透气。于是,几个人把他平放在树荫里,捡来牛粪在四周点着驱散蚊虫,又扇风又洒水,史燕斌才苏醒过来。

第二代防蚊服伴我度过了5个夏天。2008年初,我离开了北湾,入夏时心里惦记着连队的战友,打电话询问时,时任指导员党金洲兴奋地告诉我:“咱连配发新的防蚊服了!”不久后我到连队蹲点,和战友一起巡逻时,穿上了新的防蚊服。第三代防蚊服外观仿07式迷彩服,还在防蚊帽上增加了护目镜,更便于训练和观察。

2014年7月,我到连队勘察额尔齐斯河水情,官兵身上穿的已经是第五代防蚊服,衣服采用双层网状结构,采用物理防护和药物防护相结合的方式,防蚊效果更好。与这代防蚊服同时配发的,还有6种新研制的驱蚊药品,为官兵提供全方位的防护。

2015年9月,最新款的防蚊服装再次配发连队,衣服的纹理结构更加紧密,还增加了护膝和护肘,配合驱蚊液使用,万千蚊虫几乎近身不得。

与此同时,连队营房也在不断升级,将宿舍、餐厅、训练室、俱乐部连在一起,建起集生活、训练、学习、娱乐于一体的“防蚊公寓”。特制的细孔窗纱经药物浸泡后装在门窗上,平日里官兵再不用忍受蚊虫叮咬。此外,40台太阳能灭蚊器落户连队,炎热夏季昼夜运转。

衣服变了,但守防的精神没变。一代又一代的防蚊服,一茬又一茬的戍边人,见证着千里边关的巨大变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