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退役军人的“愚公”志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杨明月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9-02-16 08:18:06

曾有过22年军龄的自主择业干部牛何松,为了帮助父老乡亲们脱贫奔小康,主动放弃城市生活,回村当起民兵连长,在太行山深处带领村民开凿出一条致富路,并在微信朋友圈点滴记录下自己的“农民日记”,表达出——

一个退役军人的“愚公”志

2月4日,除夕,40岁的牛何松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总结了自己过去的一年。

“2018年,是我一生中最最艰难的岁月,历经风霜雨雪,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对于一名有过22年军龄、多次参加过抗洪抢险和森林灭火等大项任务的退役军人来说,“最最艰难”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一年,牛何松带领家乡山西省晋中市壶关县后脑村的父老乡亲们,“愚公移山”式地开山修了一条石板路。

难的,不只是开山,凿石,修路。难的,是他原本可以“远离”家乡,过自己舒适安逸的小日子;难的,是他做出帮后脑村脱贫的决定后,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去吸引投资助力村里的旅游产业,无奈收效甚微;难的,是他觉得只剩下一条路可走,就是自己亲自上阵,号召乡亲们跟着他一起修路。

2017年3月,自主择业的牛何松离开了武警山西总队晋中支队。22年的军旅生涯中,除了曾先后荣立过二等功和三等功,牛何松还长期资助12名失学儿童,筹措资金捐助1所希望小学……真诚的付出和博大的情怀让他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也让他在离开部队后赢得当地多家单位的青睐。曾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的牛何松最终选择了晋中一家报社,他希望借助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好人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工作顺心,日子舒心,牛何松却经常睡不好觉,家乡后脑村的贫穷落后一直牵系着他的心。后脑村地处偏远山区,闭塞落后,虽然紧邻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离青龙潭瀑布更是“一步之遥”,但因为道路不便让游客望而止步,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只能眼睁睁地守着美景,饱受贫穷之苦。

牛何松不是没想过办法。他带着笔记本和照相机,通过深入走访,挖掘后脑村的历史文化,先后在新闻媒体发表了60多篇关于后脑村的报道,大力宣传后脑村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却一直未等来“伯乐”。

“等靠要的思想坚决要不得,我们先蹚出一条路子来。”纵使离开军营,牛何松身上的军人血性犹在。实地考察后,他决定开辟一条从青龙潭瀑布通往后脑村的道路,吸引游客走进后脑村。

2018年9月3日,牛何松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后脑村村民的微信群里,发出了《致后脑村父老乡亲的一封求助信》,以及《关于在后脑村先行试点开发旅游的意见建议》,宣布自己将投身开山修路,号召村民们参与。

“我就不相信,这脱贫攻坚最后一里地就打通不了,这短短的500米距离就能阻碍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从此,牛何松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写他的“农民日记”。在这里,牛何松一点一滴记录下他和村民们开山凿石修路的艰辛,以及苦中作乐间对脱贫致富的美好期许。他作为后脑村民兵连连长修路的照片,和一面“立下愚公移山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红旗照片,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朋友圈里,为他们艰辛修路的日子留下光影记忆。

牛何松和村民们要修的是怎样一条路?山上一块块长约两三米、重达两三百斤的巨石被就地取材处理成一块块台阶石,才能用来修路。这个过程中,工具的作用很有限,主要靠人力敲石、运石。在修路的几个月时间里,如牛何松在朋友圈里所言,“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开饭,七点上工,十一点半下工,十二点开饭,下午一点上工,五点多下工,快六点开饭,晚上八点就寝”,成为他的作息时间表。

与巨石为伴,危险如影随形。开工后的第4天,牛何松晒出一块巨石的照片,并配文说:“这块巨石差点把我砸死,还好,我眼疾手快,躲开了它!谢谢苍天有眼,让我活了下来!”如今已过去5个多月,牛何松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是觉得后怕,但为了能修成这条致富路,他认为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比起凿石修路的艰辛和危险,修路早期家人和乡亲们的不支持,才让牛何松在夜里“不知道哭了多少次”。许多人说他傻,更有村民们在背后说修路是他的“个人工程”。牛何松也曾困惑过,在“农民日记”里这样倾诉:“当了22年兵,难道我真的当傻了吗?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我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离开老婆孩子回到老家穷山沟去开山修路呢?”紧接着他又作出回答:“其实不是,是我不想再让乡亲们继续穷下去苦下去了。”

牛何松的尽心尽力让流言蜚语很快平息。村民们开始相信,这位“习总书记接见过的道德模范”,不为名、不为利,只是想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六七十岁的老大爷举起了铁锤参与砸石,农家妇女过来帮忙除草,各种捐款纷至沓来,还有村民被牛何松的行为感动,放弃打工回来参与到开山修路中。

2018年12月18日,这条470米长、由359个石头台阶组成的石板路终于修建完成,牛何松又忙着制订了一份详细的“2018年度后脑村开山修路工资统计表”,为参加修路的村民按照工分发工资。捐款有限,本已分文不取的他还自掏腰包为大家补上差额,终于在过年之前为村民们发了工资。

2019年2月4日,除夕。总结了上一年的艰辛,牛何松在微信朋友圈继续写下这样一句话:“2019年,我还要坚持我的选择,走自己开创的道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后脑村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之情……”

路已经修通,牛何松计划2019年带着村民完善发展旅游的基础设施,鼓励大家开办农家乐。“一开始我是计划着把路修成后就离开。现在觉得,村民们不致富不奔小康,我就不能走。”牛何松告诉记者。

看来,牛何松的朋友圈“农民日记”,还远没有结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