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00,“火箭人”脚踏实地铺就“通天路”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伟童 韩阜业 责任编辑:丁杨 2019-05-09 08:29:34

从天安门出发,沿着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一路向南,便能抵达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所在地。

这里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在这里,学校、医院均以“航天”命名,地铁站也与“火箭”为伴,浓厚的航天氛围与周边地区相比,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1957年,火箭院组建成立。那一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二年,美国也成功发射一颗卫星。而当时的中国,火箭事业的“高程”几乎为零。

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达300次,火箭院抓总研制的约占三分之二。4月20日,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100次发射。

从0到100,从奋力追赶到国际领先,对于这群奋斗在火箭研制一线的航天人来说,每一枚火箭点火都澎湃着他们航天报国的热情,每一次成功发射都凝聚着他们“严慎细实”的坚守。

航天院士:鞠躬尽瘁只为跨越突破

“贫弱受人欺,民安靠强国,国强靠强军。”今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在火箭院工作的第56个年头。回首往事,龙院士感慨万千:航天事业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运载火箭事业是航天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963年,龙乐豪大学毕业后,被分配从事火箭工作。“那时的火箭院,科研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六七个青年人挤在一个套间。”龙乐豪说,但大家乐在其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心中都抱着一个共同的信念——献身国防。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院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回忆说,弹道设计离不开计算,当年没有电子计算机,计算全靠手摇计算机,其计算原理是通过齿轮转动来完成加减乘除,“算完一个参数,胳膊都粗一圈”。

正是因为有一代代航天赤子鞠躬尽瘁的奋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一个个壮丽的惊叹号——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49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等一系列重大跨越,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不过,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眼中,尽管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100次发射,但“真正的‘金牌火箭’永远是下一发”。

据了解,目前,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正在按计划开展;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乙已进入试样阶段,未来将承担空间站舱段发射任务……对于火箭院航天人来说,奋进新时代,挑战依然不断。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