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营,感悟初心的温度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闫飞 付晓辉责任编辑:丁杨2019-08-08 09:14

年过半百的老兵回营“探亲”,连队官兵们夹道欢迎。王亮 摄

离开军营的岁月——

“一辈子记得在坑道的日子,一辈子懂得怎样做人做事”

时光荏苒,几十年转瞬而逝。老兵们从四面八方赶回连队,聚在一起,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为大家早已天各一方,多年不见;熟悉则在于,时隔多年,“大家身上还是那股子当兵的劲儿”。

1979年入伍的孙祥林记得,来连队第一天,班长就告诉他,咱连不一般。修川藏公路时,“天时”没有,有的只是大雪、强风、冰雹、缺氧;“地利”也没有,有的只是悬崖、陡坡、急弯、泥石流、大塌方、雪崩;但咱连有“人和”,“天大困难是个豆,好马崖前不低头”……他记住了班长的话,脚步再没停下。

1981年,“劈山开路先锋连”奉命开赴某地修建国防工程,24小时施工连轴转。一次夜班,一颗哑炮意外爆炸,已是副排长的孙祥林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经全力抢救,全身负伤30多处的孙祥林“逃过一劫”,但也留下了“永久纪念”:胳膊神经被炸断、体内“嵌入”了20余块碎石。

半年后,工地上又发生爆炸,在病床上养伤的孙祥林得知连队有一种恐慌情绪蔓延。伤未痊愈的他便连夜归队,次日早晨,第一个冲进坑道。

后来,孙祥林告别连队,退伍返乡,和战友合伙开起了爆破公司。20多年过去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但每次爆破,孙祥林都要站到第一线。员工说,“他举不起的是胳膊,永不倒的是兵的本色!”

连队有个排长叫楚庭芳,曾肩扛100多斤钢筋从3米高的作业台上摔下,腰疼得钻心还起身爬上站台。转业后,他当了一名人民法官。一次,为了一件棘手的民事赔偿案,楚庭芳跑到上海寻找涉事企业主,在地下室一住就是一个月,最终为受害人追回了损失。同事夸楚庭芳能吃苦、了不起,他却不以为然:“当兵时,一年有260天都在昏暗潮湿的坑道里呢。”

“一辈子记得在坑道的日子,一辈子懂得怎样做人做事。”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的楚庭芳说,人生的苦,当兵那几年全吃光了,以后再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茬茬官兵从连队走向四面八方,也把一个个大写的“兵”字写在各行各业——

因爆炸致残的林克战返乡办了福利被服厂,专招伤残员工。他时常勉励员工:“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这些都是部队教给我的。”

入伍时大字不识几个的李西义,靠着在部队学到的一身本事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回家开了家具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排长曹新士考取了全国首批城建工程师,后来转业当了建委副主任,规划新城区,建起了数不清的高楼……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