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兵张贵斌拿出来的,不只是立功证书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杨明月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9-11-16 07:02:34

他拿出来的,不只是立功证书

■解放军报记者 杨明月

(题图照片由刘涛提供,制图:张锐)

9月28日,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离休干部、老兵张贵斌的二女儿张英,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传了一条93岁的父亲试穿新军装的小视频,收获了1.4万个赞。

这身黄色军装是辽宁省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赠送给张贵斌的,视频中老人穿上军装时喜不自禁,满脸笑意,许多网友在评论里为老人送上真诚的祝福并表示敬意,点赞最多的评论说:“这是你家的‘宝贝’,国家的功臣,人民的英雄,祖国的骄傲。向老英雄致敬!”

距离张贵斌上次穿着军装已经过去65年。1954年,他从部队复员回乡,就收起了自己的军装,藏起了4次大功、4次小功的功勋荣誉。直到今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凭着“我应该对党忠诚”的朴实想法,张贵斌才将自己的奖章、立功证和喜报拿了出来。了解老人的事迹后,人们发现——

“塔山没有山也没有塔,参加塔山阻击战的烈士们就是山,就是塔。”

1948年10月,以“惨烈”著称的塔山阻击战打响。那时,作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担架营的一名战士,张贵斌入伍只有5个月。

1948年5月,22岁的张贵斌从家乡鞍山参军。这个年轻人很清楚自己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几个月前,鞍山迎来解放,安稳的生活近在咫尺,更何况他结婚不久,妻子刚有了身孕。但是他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父亲因被国民党抓壮丁去世,他早早就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因此,哭泣的母亲和妻子没有让他心软,他坚定地对她们说:“你们等着我的好消息,我到部队肯定打胜仗。”

那是一场打得尤为艰难的胜仗。塔山阻击战中,张贵斌的左膝让炸弹“刮下去一块肉”,他“用土面子糊在上面”止血,继续背了20多个伤员,“7天6夜守在战壕里,没后退一步,战友受了伤我们就拼命背回来……打完仗,全连只剩下3个人”。

“一点也不怕死,就想着打胜了比什么都强。”回忆往事,93岁的老兵豪气不减当年。因为在塔山阻击战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是张贵斌牢记一辈子的日子,那一天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随后的大半生里,时刻谨记着自己是一名党员。

后来,张贵斌继续跟随部队南下作战,打武汉、打长沙,一直打到桂林。因战事紧张,又怕家人担心,参军后的整整5年时间里,他没给家人寄过一封书信,一张寄回家的立功证书成了让家人知道他还活着的唯一物证。

对于他的妻子丁凤珍来说,那是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丈夫杳无音信,她独自靠编草鞋为生,还要照顾家中老小。1953年,丁凤珍收到一封张贵斌寄自广州的信,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人决定独自带着女儿去看丈夫。

92岁的丁凤珍已经想不起来,那次她究竟用了几天几夜才到达广州,只记得部队同志的热情接待“冲淡”了她路途上的辛苦,“到了之后,有炊事员给我打饭,还有人给我打水”。丁凤珍和张贵斌以及5岁的女儿到照相馆拍了他们的第一张全家福,这张照片至今保存在家中的相册里。

然而,丁凤珍作为一名军属的优待和光荣没享受多久。1954年,因战时留下的伤病,张贵斌抱着“不想给组织添麻烦”的想法离开了部队。他放弃了组织提供的两个工作选择:广东省广州市海关和湖北省汉口市公安局,决定回到家乡支援家乡建设,“在战场是为国尽忠,但家里还有老母亲,我该回家尽孝了”。

战争摧残了这个只有28岁的年轻人的身体。看着一瘸一拐、一顿只能吃下几口饭的丈夫,丁凤珍很是心疼,劝他去医院看看,张贵斌总是用“快好了、快好了”的话语“敷衍”。他觉得,自己是军人,在战场上受点伤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还能正常生活吗?

从部队复员回乡后,极少有人知道张贵斌在部队立过功,只知道他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工作中,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党员和退伍老兵:张贵斌先后在辽宁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党支部、西柳信用社担任过负责人,之后又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当过会计和所长,也在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过。无论在哪个岗位,张贵斌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党员就是要一心为民,不能只为自己。”

回乡第一年,正赶上村里组建生产社,张贵斌拿出自己的全部复员费100元,给生产社买了3匹马和1辆大挂车。这笔钱当时能盖5间大瓦房,可张贵斌却带着全家6口人挤进了3间草房。

上世纪60年代初,张贵斌到西柳供电所工作,适逢农村电网进行改造。他拖着伤腿,和全所职工一起参加会战,抬电杆、架线路,吃住在施工现场,1个多月都没回家。西柳供电所距离农电局有15公里,腿部有伤的张贵斌骑自行车往返要三四个小时,他咬牙坚持了6年。他还自己缝了个钱袋子揣在身上,保证一分不差地取款送款。

1962年,还是个孩子的李思恩跟着家人搬到小码头村,和张贵斌成了邻居。他记得,那时候张贵斌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好心人。当时农村看病困难,张贵斌经常自掏腰包买来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给需要的病人,“帮了老些人了”。更让李思恩感恩终生的是,几年后他的父亲去世,张贵斌忙前忙后帮着他家操办后事,“他就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把别人的困难都当自己的困难来帮着解决”。

“挣再多的钱也得用到正地方,要用来帮助别人。”张贵斌对金钱看得很淡。作为离休干部,他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他就让女儿办出院手续。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我爸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给更困难的人用。”

如今,张贵斌和妻子住在海城市一个普通居民小区一套31平方米的房子里。每到阴天下雨,张贵斌的腿就会疼起来,老伴丁凤珍只能帮他按一按再热敷缓解。张贵斌早已习惯了这种疼痛,时常,他会因此想起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

“那么多战友都留在了阵地上,我还活着,过上了好日子,该知足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