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转岗士官的蝶变之路:从“雷达大拿”到“电抗行家”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赵 雷 杨国军 张 楠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1-03-24 06:42:59

夜深了,第80集团军某旅三级军士长、电子对抗连光电对抗技师张波裹着大衣,还在某型电子对抗装备方舱里忙碌着——

“定位的快捷键是哪个”“如何切换干扰方式”……对照手边一摞已被翻毛边的装备操作维修手册,张波逐个键按着、逐个钮转着,成堆的问号在脑海中萦绕着。

“老张出马,一个顶仨!”连队官兵说,看张班长给电抗装备“看病”就是一种享受:“咔嚓、咔嚓”几个动作,“病症”号得准准的,“药方”开得妥妥的。

2017年4月,当接到从雷达技师转任电抗超短波通信对抗班班长命令时,已在本职岗位干了十几年的张波忍不住调侃了一句:“这真叫个‘半路出家’呀!”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后,像张波一样,不少官兵受命转岗。面对转岗带来的能力差、知识差、年龄差……“张波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隐忧:从现在开始学,还来得及吗?

薄厚如画几层茧,磨出军旅万重山。张波用事实给出答案——半道转岗,依然能一路精彩。历经近4年时间,他完成了从“雷达大拿”到“电抗行家”的蝶变。这其中,有“从零开始”的艰难,有“破茧成蝶”的阵痛,更有“再登峰顶”的快意……

一名转岗士官的蝶变之路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 雷 杨国军 通讯员 张 楠

张波为官兵讲解装备天线架设的操作要领。 吴忠泽摄

学习掌握电抗专业,需要理解背记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英文代码,而立之年的老兵俨然成了“新兵”——

转岗可以带来阵痛,但决不可以认输

“根据上级命令……”这句开头的话,连长念了3遍,下一句却如鲠在喉,停顿好几秒才宣布!

4年前连队转隶的场景,至今仍如刀刻斧凿般印在该旅三级军士长张波的脑海里。

那天,一纸命令下达后,张波得知所在的雷达连整建制改编为电子对抗连,自己要从雷达技师转行为光电对抗技师。他红着眼眶看了看身边的战友,战友也看了看他,彼此的眼神中看似有了交流,心中却没有答案。

临别前,张波走进装备库房,与曾经的“战友”作别。

天线车、电源拖车、操作方舱……这些“铁疙瘩”,早已成为张波最亲密的“战友”。入伍14年,它们陪他度过了火热青春,也成就了他的荣光:雷达专业尖兵、修理技术大拿、10余次担任重大演训任务的雷达保障人员、专业课目比武摘金夺银……

作为而立之年的老兵,10多年学到的过硬本领、取得的丰富经验,说放下就放下又谈何容易?成为新专业连队一员的那天夜里,张波心绪不宁。

第二天一大早,张波来到新装备跟前,翻开电抗专业的理论教材,大量复杂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一连串的技术参数让人眼花缭乱;打开操作面板,近百个开关按钮密集排列,上千种零部件错综复杂……望着这些“生面孔”,别说是与其“交心”了,连走进它的第一道门都不知道怎么敲开,向来个性沉稳的张波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

过去在练兵场上,张波从操装演示到组训讲解,从维修排障到演训保障,从头到尾、方方面面都能安排得井然有序、明明白白,是大家公认的“大拿”。

如今,张波没了用武之地,10多年的老兵在新装备面前成了一名“新兵”,每天与大家坐在小马扎上,捧着专业书籍一学就是一整天,落差感带来的阵痛不言而喻。

“要背记的东西太多了!”张波回忆,电抗专业不少内容需要理解背记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英文代码,虽说全连官兵都是零基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与十八九岁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的战友相比,张波顿感有些“英雄迟暮”。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接下来的第一次阶段性专业考核中,不少年轻战士10多分钟就完成了规定内容,花了两三倍时间才勉强完成的张波成了连队的“后进生”。看着那些新兵口中喊着“班长”,眼神里却露出质疑的目光,张波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怎么办?遇到困难选择逃避?这哪是他的性格!回想起自己从入伍到如今的一幕幕:多少次学习新装备、新技术,都是打头阵、站排头;多少次急难险重任务,都是挑大梁、当先锋。

张波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用力地捶了捶胸,从牙缝里挤了这样一句话:“转岗可以带来阵痛,但决不可以认输!”

比告别旧我更难的,是塑造新我。换脑子比换装备更重要——

心若在梦就在,而今迈步从头来

转型,重在转观念。

“比告别旧我更难的,是塑造新我。换脑子比换装备更重要!”2017年6月,在连队组织的“改革强军重塑自我”讨论活动中,同为雷达专业转岗到电抗专业的三级军士长赵春生的话,让张波深受触动。

重塑自我,最难的是迈开第一步。当天晚上,张波决心把以前的事都“清零翻篇”。

“老兵就要拿出老兵该有的样儿!”他把所有证书奖状全部装箱打包。然后,像刚入伍时一样,给自己定目标、作计划,还对照训练大纲逐条逐项找短板,力争集中力量逐个攻破。

张波重新捧起最基础的教材,全身心扎进资料堆里,铆足劲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碰到不会的外语单词,就拜义务兵为师;遇到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就想方设法联系友邻单位的“老电抗”或院校教授反复请教。

摸清新专业“门路”后,张波向连长主动请缨:“带头成立攻关小组,学习了解新装备新战法,尽力缩短连队战斗力生成周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波白天钻进装备研究操作、摸索训练技巧,晚上在大量资料中总结梳理。他还自编教案,将装备战术技术性能与信息作战理论相结合,摸索出一整套全新训法。

“‘山穷水尽’的时候不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哪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张波的带动下,借阅专业资料的战友越来越多;一些还在等待观望的老兵不再“慢慢来”,而是暗中较劲、加快追赶步伐。

后来,上级决定组织电抗专业技能强化集训。作为连队代表,张波带队参训。那天,他面对全连战友表态:“往难里学、往深里钻,争取捧回荣誉!”

课堂上,他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他反复背记知识要点,练习揣摩每一个操作细节;利用休息时间,他向学习掌握慢、动作技巧生疏的战友传授经验,组织针对性练习……不到一个月时间,张波瘦了许多,黑眼圈清晰可见。

转岗,阵痛过后是机遇!集训结业考核那天,张波带领班组以过硬技能力压群雄,一举夺得个人总分第二、团队第一的优异成绩。

“心若在梦就在,而今迈步从头来!”面对鲜花和掌声,晒黑了累瘦了的张波,开心地笑了,露出一口大白牙。

新型电抗装备信息化程度更高,侦听干扰效能更强,操作难度也更大——

新战位上称不称职,要靠炮火硝烟来检验

跨过高山是坦途?

载誉而归的张波不以为然。他心里清楚,虽然斩获佳绩摆脱了“门外汉”的窘境,但这仅仅是拿到了电抗专业的“敲门砖”,离胜任岗位还相差甚远。

归队当晚,张波搬来马扎凳,独自坐在连队门口思索了许久。

月光映照着张波平静又刚毅的面庞。他紧皱了一下眉头,决定开启新一轮“士兵突击”。

说干就干!第二天,作为“老大哥”的张波带领其他5名班长和连队尖子成员,坚持每晚加班学理论、练技能;组织战士张清宇、何世伟展开语种识别强化训练,率先突破高速报抄收。

围绕电抗专业10余个重点难点课目,张波和战友们一路爬坡过坎、披荆斩棘。当年底,连队转岗士兵考核90%以上都达到了大纲规定的合格标准。

除此之外,张波和连队干部共同研究,列出新装备训练人才培养、战术运用、维修保障等5个方面23个问题,把官兵专业基础训练抓紧抓实。他还结合典型作战模式,自主分析信号特征、研究新作战行动战法,让连队在电磁空间的“侦、测、扰、防”能力上有了进一步提升。

有耕耘便有收获。2018年9月,张波所带班列兵张清宇在集团军电抗专业比武中名列前茅,被评为“训练尖兵”,他本人在连队年度军事素质考核中夺冠。年底,他所带班级蝉联“先进班”,个人因军事训练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

2019年11月底,一路过关斩将的张波来到了军旅路上的第5个“十字路口”。“是走,还是留?”已经35岁的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自愿留队申请书。留下来的理由很简单:“班级队伍还没带好,专业水平仍显不足,我不能走!”

张波如愿了。当连队通知他通过了层层选拔,晋升为三级军士长的时候,他望着自己培养出的多名专业过硬的技术能手,摸着自己硬生生啃下的上千页电抗专业学习资料,眼睛湿润了。

肩上多了一道拐,身上就多了一份责。张波再一次铆足劲儿,带着连队专业骨干,拓展学习电抗知识,精雕细琢战场实操技能,提升电子对抗战斗力,并考取了连队第一个“红本本”——电抗专业技师证。

新战位上称不称职,要靠炮火硝烟来检验。2019年10月,该旅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兵演习,成千上万束不同方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无形空间进行着无声较量。压制干扰、信息佯攻、侦察测算……连队屡出奇招、赢得战机,张波立了头功。

去年7月,一批新型电抗装备列装连队。这些装备信息化程度更高,侦听干扰效能更强,操作难度也更大,要想实现“当年接装当年形成战斗力”目标,选好“带头人”十分关键。连队想到的第一人选便是张波。

受领任务后,他又以“小学生”的姿态先“飞”一步,埋头啃教材、躬身练装备,从数据分析入手,按照专业课目流程对新装备进行了数百次推演,不断优化战斗操作流程,摸索人员、装备、战法的最佳结合点。

不到半年时间,不仅排里战士人人练就操装应战的能力,更是将新装备纳入连队电子对抗体系。

去年,张波被该旅评为“先锋劲旅感动人物”。即兴讲话中,该旅旅长耿大勇掂着手中的《全旅士官人才花名册》说:“强军的伟业,寄望于勠力担当的士官力量。像张波这样的‘转岗’士官人才,犹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啊!”

战位说

无惧困难敢攀登

■某旅运输勤务营教导员 江培禄

改革调整的一纸命令,让我离开了熟悉的教导大队,来到运输勤务营任教导员。到任那天,我拿起桌上的编制表、人员名册和装备清单,面对这样一个车辆种类多、装备类型多、执行任务多、人员数量多的新单位,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千钧。

当时,真的是“压力山大”。但我始终坚信一点:工作转岗就是战斗转场。军队转型总会有阵痛,自我重塑从来不会简单。3年多来,我啃教材、学技术,拜战士为师、组攻关团队,带领全营官兵热情高涨地研战练兵、信心满怀地爬坡过坎,闯过了横在面前的一道道难关。如今,营队整体建设已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战斗力水平实现逐年跃升。

一路走来有苦有累,但又激情澎湃。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军人,只有自觉融入改革强军伟业、投身练兵备战大潮中,才能更好地超越自我、彰显价值。

越过高山是坦途

■某旅机动通信营上士 王晰晰

调整转隶前,我是医院的护士。调整转隶后,我成了基层连队的卫星通信员。战位从病床前一下子转到了卫星背负站,两个专业之间的差距,对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来说宛如鸿沟。翻开卫星专业的教材,满纸是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运算公式;接触卫星专业装备,到处是陌生的零件拼接和操作使用。

就在这时,营连相继组织新老结对互帮互助、派驻教员进连入班等活动,帮我闯过了“入门关”。从调整转岗至今,我苦练加巧练,逐渐掌握了卫星专业的原理以及有关装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在去年底的考核中,我取得了装备拼装和理论考核两项单课目第一和总评第一,赶超了同专业男兵,得到了营连干部的表扬。

放下医药箱拿起电话机,我开启了一段最为难忘的全新军旅生涯——在实现个人能力再升级的同时,更获得了助力打赢的满满“成就感”。

(蔡婉芃整理)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潘红宇

“新时代”,一个极富历史感的词汇,迭代着历史又在重塑着历史,透露出一股放眼未来的凌云之气。迈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军队标定了醒目的强军兴军路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在练兵场上挥洒汗水、跃进拼杀的中国军人,正在拥抱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拥有战位更要奋发有为。部队改革之后,每个岗位都是精心设计的。只有负起本职岗位之责,才能扛起强军的战位重担。我们每一名官兵都是部队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我们整支部队才能生机勃勃、战力充盈。

路,就在勇士脚下!必须进一步强化推进转型的主人翁意识,跑好时代赋予自己的新征程,以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的姿态,扎根基层,热爱本职,恪尽职守,在练兵主战场、改革最前沿、任务第一线,为改革转型添砖加瓦,为强军兴军铺路架桥;通过学习提高、能力扩容、本领升级,争当抓训备战的尖子能手,练好手中武器,练强专业技能,练就制胜本领,努力成为精通本职的行家里手;不抛弃、不放弃,不迷茫、不懈怠,时刻保持“时不我待争朝夕”的紧迫心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昂扬状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冲锋姿态,主动想事、踏实干事、用心成事。

只有拼搏了、付出了,才能在强军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晒出过硬的成绩单,从而拥有无愧于时代的芳华。

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如果跟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的永恒。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从2021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伟大目标在前方召唤,壮阔征程就在脚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半点懈怠。

未来强军大业必成,期待着更多“走在时间前面”的奋斗者写下浓重一笔、留下铁血荣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