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感悟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佟欣雨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2-10-20 07:46:59

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

——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感悟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

■解放军报记者 佟欣雨

写在前面

“这十年,我们一起走过。”

在全面整修一新的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开幕。步入序厅,正中巨幅屏幕循环播放视频《这十年,我们一起走过》,周围环绕8幅图片,集中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壮阔历程。

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生动视频、一幅幅图片图表,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参观群众从中感悟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首10年非凡成就,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答卷。展望未来宏伟蓝图,以党的二十大为新起点,“中国号”巨轮必将开启更加壮阔的征程。

观众留言簿上,遒劲的笔迹写下青春的誓言: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十年发展,十年向前,换了人间。祖国的十年,是前辈的奉献。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责任!”

国庆假期,观众纷纷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感悟非凡成就、凝聚奋进力量。图为观众参观天问一号着陆器模型。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奇迹号”巨轮奋楫扬帆

“奇迹”,新时代10年,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与中国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的经济建设主题单元,展厅正中一艘巨轮模型展示了这10年的发展成就,船头刻印着3个醒目大字——“奇迹号”。

高高扬起的“风帆”上,一个个跃动向上的箭头展示着“中国这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从2012年到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3.9万亿元增加至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增加至18%以上;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实际增长78%,实际增速高于人均GDP增速……奇迹,藏在一串串数字中。

在“奇迹号”船尾,许多参观群众围在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旁,仔细观摩舱体表面的高温灼烧痕迹。对于中国航天事业而言,神舟十二号是一座辉煌的里程碑。飞船进行多项国产化芯片应用改进,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北斗系统定位数据。

“奇迹号”巨轮搭载的大国重器,不只有神舟十二号。“羲和号”卫星模型、配装大型客机C919的发动机模型、“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模型……这些展品背后,凝聚着我国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跑出发展“加速度”的丰硕成果。

这10年,我国高速铁路、5G网络等建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据显示,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

高精密机床部件、“嫦娥五号”任务月面展示国旗、农作物良种……“奇迹号”旁,名为“方寸之间”的陈列墙集中展示了我国各领域自主研发的关键产品。一件件“国之重器”,护航“奇迹号”巨轮继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笑脸墙”定格满满幸福

一张特殊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静静躺在社会建设主题单元的玻璃展柜中。

“左伟波同学:我们高兴地通知你,你已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录取专业为生物科学类……”左伟波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的红军烈士后代,也是神山村走出的第一位“双一流”大学学生。左伟波的太爷爷左桂林曾担任红四军第三十二团通信员,1929年为保护红军药库和掩护年轻小号手撤退,不幸牺牲。

脱贫攻坚战打响,神山村村民与军地帮扶力量一道向贫困发起总攻。左伟波的父亲左香云利用家乡丰富的毛竹资源建设竹制品厂,还围绕村庄历史打造红色主题培训课程,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如今的神山村,已成为四邻八乡有名的富裕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

神山村仅仅是全国脱贫摘帽村的12.8万分之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长至2020年的12588元。

山里娃圆了大学梦,不仅是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也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见证。

地方展区贵州单元展示着一幅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第三中学开展活动的照片。学生们在操场整齐列队,簇拥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青春风采。2018年,贵州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验收。10年来,一系列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举措弥合城乡、区域鸿沟,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2021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10年间提高27.8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比2012年增加1年,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神山村有一面“笑脸墙”,30张满是笑容的村民照片围成一颗红心,定格了村里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主题成就展社会建设主题单元也有一面“笑脸墙”,一张张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笑脸映着上方的那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绿水青山”扮靓美丽中国

戴上耳机闭目静听,潺潺溪水、夏日虫鸣、山间清风,一段原生态的天籁之音让参观群众仿佛置身山清水秀的大自然。在地方展区浙江单元,一段名为《大自然的呢喃》的音频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专门设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板块,讲述之江大地深刻的生态之变。纵观整个展览,从中央综合展区到地方展区,随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绿”印记。

新时代10年,是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的10年。雾霾天气、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历史性转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单元,“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模拟沙盘格外引人注目。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5种手段集于一体,创新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的高精度、短周期协同监测,彰显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新时代10年,也是生态文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的10年。我国建立起一整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展厅墙上,一张图表简洁明了:截至2022年6月,全国333.75万个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实现全覆盖,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逐步健全。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湿地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蹄疾步稳。

曾经,粮票、布票等各类票证的消失,展现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如今,林票、林业碳票的出现,则折射出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美丽中国加快建设。

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福建省三明市制发的林票、林业碳票走进展览陈列。就在国庆前夕,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第一次收到“卖空气”的收益——林业碳票分红14万元。经评估测算,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碳减排1.2万余吨,由两家公司出资购买。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财富,绿水青山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沙盘上的区域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北京单元、天津单元、河北单元,一件件实物模型、图片和视频,生动讲述着三地抱团发展的进展与成效。实景沙盘、全息风扇、高清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崭新风貌。

京津冀三地及雄安新区互设“跨省通办”窗口;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沙盘中展示的一段段视频、一幅幅图片图表,让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更加可知可感。

川渝“双城记”

在重庆单元和四川单元之间,展出一个圆环形、具有现代科技感的电子沙盘。这块展现川渝协作的沙盘,由两地分工合作完成——重庆负责沙盘设计制作,四川负责宣传片剪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沙盘采用数字多媒体互动技术,大屏部分展示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内容,上方悬挂的透明屏幕循环播放宣传片,右下角还设置操作页面,可供观众体验查询交互功能。

沙盘前,讲解员用一串串数字细数区域发展成果:“重庆四川建立4级合作机制,打造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推出300余项川渝一体通办事项……”

粤港澳大湾区

位于广东单元、香港单元、澳门单元中心位置的粤港澳大湾区沙盘,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2012年和2022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两张对比图格外引人注目。2012年的前海还是一片滩涂,如今数百座高楼拔地而起,鲜明展现了前海从“蕉林绿野、荒岛滩涂”到“大道纵横、高楼林立”的历史性转变。

“这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工作人员在为患者导诊。”讲解员介绍,不只是基础设施“硬联通”,粤港澳还加快多领域标准互认、政策互通,深化规则对接、机制衔接的“软联通”。

(综合各媒体报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