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是给军人军属最好的春节礼物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荞单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02-11 09:01:30

俗话说,过了小年就是年,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一股暖流奔涌在中华大地:民政部启动退伍老兵安置“清零行动”;全国各地采取不同形式慰问军烈属和退役军人,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带队给军人家庭挨家挨户挂“光荣军属”牌...... “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荣耀!”阵阵鞭炮声中,“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氛围再次浓厚大街小巷。

拥军优属是全社会的优良传统和普遍共识。军人为国奉献,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革命战争年代,子弟兵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著名的“太行奶娘”英雄群体,把自己的奶留给八路军的孩子;鬼子进村扫荡,宁可交出自己的亲生骨肉,也要保护八路军的孩子。解放战争时期,尽管参军就意味着走上战场、直面牺牲,但解放区家家户户依然敲锣打鼓送儿参军。一位外国记者曾感慨,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员,共产党却是“一亿人民一亿兵”,两相比较,胜败已经一目了然。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军人的“存在感”有所降低,有些人对军人的尊崇有所淡化。有的地方优抚政策和拥军法规成为看得见摸不着的“空头文件”,走访慰问少了,甚至有的军人家庭多年没有领到“军属光荣”牌。有的基层政府搞所谓的“化繁为简”,让军属自己来取慰问品。敲锣打鼓送喜报的场景少了,让军人家庭觉得有点冷清。一送,一取,意义和效果大不相同。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关心关爱基层官兵,多次要求地方政府发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十九大报告中,一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唤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对军人多一分崇敬,就多为国泰民安注入一分正能量。越是和平环境,越需要人们对军人军属多一些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关爱。军人职业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福利待遇上,更体现在它所具备的其他职业所没有的光荣感,它所收获的来自于全社会的认同和尊崇。当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构筑起尊崇军人的“精神长城”,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才能真正坚不可摧。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军地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暖心政策和做法让军人军属感到温暖,全社会拥军优属的氛围愈加浓厚,越来越多军人家属随迁随调、工作安置、子女入学入托等后顾之忧得到妥善解决。

春节是举国欢庆、举家团圆的日子。为了祖国人民安心过年,无数子弟兵依然坚守奋战在各自的战位上,舍小家为大家。地方政府春节前后应走访慰问军人家庭,送上春节的暖心祝福。在挨家挨户“慰”的同时,也要嘘寒问暖地“问”,陪军属唠唠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境状况,聊聊他们的喜乐忧愁,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知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望,“慰”到实处、“问”出实情,为军人家庭解决些实际困难。这对不能回家团聚的军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这种关怀,不只是送上一桶油、一袋面的物质慰问,还是对军人特殊贡献的一种精神慰藉,从深层次上讲是对军人社会地位、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尊重。地方政府拥军优属责无旁贷,以实际行动带动形成尊敬军人、关爱军属的氛围,必将激励广大官兵以更加火热的激情投身军旅,献身强军伟业。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也正是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力量。(荞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