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确立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指导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国明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07-11 09:53:07

党的十九大作出“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军民融合迈上新的征程。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军事人力资源领域的重要实现形式,应当抢抓机遇、乘势作为,应融则融、能融尽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文职人员队伍发展路子,打造一支与强国强军相匹配、与备战打仗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接轨的文职人员队伍。

聚力强军备战。军队文职人员作为军事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要务是服务强军备战。军民深度融合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姓军为战”的职业特点,坚持以战为魂,用打仗思维谋划和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把能打仗打胜仗贯穿文职人员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持以战促融,用作战需求规划文职人员培养训练储备、统筹力量需求整合、推进调整补充实案化准备,引导优质人力资源向战汇聚;坚持以战牵引,融入练兵备战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集智聚力解决不相融、融不深的矛盾问题,盘活军地人才优势、“智能因子”,提高部队打赢能力。

军地平等互动。军民深度融合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军地双方都是责任主体、都是受益对象,居于同等地位,承当同等责任。必须从思想根子上抛开“我高你低”“多龙治水”“无利不干”的偏见,跳出人才领域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保障、自我评价的怪圈,牢固树立统筹兼顾、平等互动、合作共赢的理念,把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纳入军地人力资源“总盘子”统筹推进,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优秀人才结合起来,不断拓宽“融”的范围,打造“融”的平台,选准“融”的抓手,推动军地局部人才优势转化为国家整体人才优势,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坚持法治驱动。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支现代军队的鲜明特征。军民深度融合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最大难关是建设壁垒,破关之石是政策制度。必须走出过去靠传统自觉、靠感情协调、靠领导推动的低层次融合,抓住国家和军队制度改革的历史契机,出台聚焦备战打仗、适应市场规律、兼顾军地需求的引导性政策、激励性措施和综合性法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依靠政策制度引导融合、规范融合、保障融合,从顶层发力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坚决清除阻碍“民参军”“军转民”的“玻璃门”“弹簧门”,推动人才领域军地良性互动,形成最大效益合力。

体现以人为本。军民深度融合推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对象是人,成败也在于人。必须抓住人这个最直接、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端正对文职人员的根本态度,倾听文职人员的意见建议,关照文职人员的愿望诉求,维护文职人员的切身利益,围绕广大文职人员所需、所急、所盼思考设计、谋划决策、推动落实,让广大文职人员充分享有改革融合的“红利”,成为军民深度融合的受益者、拥护者,汇聚同心协力促融合的强大正能量。(王国明 作者单位: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兵员和文职人员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