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战士的成长都应得到尊重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杨成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8-10-17 09:53:28

秒表滴答跳动。发令枪响,潮水般的呐喊声袭来。仿佛有种无声的命令,张波浪不断默念重复着动作要领:“摆臂、加速、迈大步子……”

在第75集团军某工化旅组织的这场群众性练兵比武中,桥梁连上等兵张波浪在战斗体能项目上击败众多老兵,成为该旅组建一年多以来最年轻的冠军。

“真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一切!”入伍不到两年,就站在了全旅最高领奖台上——张波浪至今都记得那个幸福时刻——聚光灯下的欢呼声、连长的大拇指、班长和战友们的拥抱。大家见到他都说:“这个年轻战士不简单。”

就像张波浪所收获的赞叹和钦佩一样,当抢建抢修连列兵曾照坡站上属于他的“领奖台”——体重秤的那一刻,也让所有熟悉他的人惊叹——入伍仅仅半年多,曾照坡的体重从刚入伍时的160多斤,下降到108斤。

放眼这个旅,除了张波浪、曾照坡,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年轻战士,正在这条军旅生涯最初的起跑线上加速成长。

“每一名官兵的成长足迹,都是战斗力提升的生动注脚。他们成长的快与慢,与我军强军兴军的进程息息相关。”在该旅政委曾祥明的眼中,如果把军旅生涯比作一本书——对于年轻战士来说,成长就是主题词,里面的每一页都应该写满“奋斗”;对于带兵人来说,帮带就是主题词,里面的每一页都应该写满“鼓励”。

“拖后腿”的滋味

因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没有回答上来,爆破连列兵张梓斌挨了一顿猛批。

那天,机关的同志来连队检查。全连都带去训练了,只留下张梓斌一个人担任连值日。检查的领导随机问了几个理论常识,他没有答上来。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闯“祸”了——机关通报,爆破连理论学习不扎实……“叫你平时多背理论常识,你不在乎,这下可好,一人掉链子,全连挨批评!”班长的批评让他半天抬不起头来。在战友们的眼里,入伍不到一年、性格内向的张梓斌,说话吞吞吐吐,学习理论“总是比别人慢”。

不久,有上级首长观摩连队,正好又轮到张梓斌担任连值日。作为有着“英雄工兵连”和“应急抢险先锋连”双重荣誉称号连队的一员,张梓斌也意识到了连值日的重要性。为了“展示连队良好形象”,有骨干建议:找一名反应快、机灵的士官,来代替张梓斌担任连值日。

尽管很想证明自己,可曾经给连队抹黑的惭愧再次涌上心头,张梓斌难以开口。但他发现自己似乎已经逃不出“临阵换人”的魔咒——一次连队搞课目示范,班长担心他“冒泡”,就把他安排到场外保障,连“替补”阵容都没有进。

“在部队这个环境里,更多的是强调集体的荣誉,拖集体‘后腿’的人总会被人看不起。”谈起“临阵换人”的现象,原机保一营副营长周游感触很深。这位曾经5次在新兵连任职的老连长认为,每个连队都会有进步较慢的新兵,而他们多多少少有过类似的经历。该旅去年的一次调查发现,将近两成战士有过被“‘临阵换人’的经历”,“曾经因为‘拖后腿’而感到过失落”的战士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

“拖后腿”的滋味,抢建抢修连的曾照坡体会很深。

去年秋天,连队组织五公里越野考核,按照群众性练兵比武的要求,每个班级的成绩以最后一个通过终点的人来计算。身高不到1米7、体重却达160斤的曾照坡没有及格,全班的成绩也因此垫了底。虽然班长安慰说没关系、好好练,但他明显感到,大家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那段时间,他不敢跟战友说话,吃饭匆匆扒几口就离开。大家有说有笑,他似乎总插不上嘴。每次训练,他心里都“像火烤一样煎熬”。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