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军事人员现代化

锻造人才航母,赢得“智的博弈”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彭柯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8-12-14 12:15:03

40年、14600天、35万多小时、2千多万分钟、近13亿秒。

“这个国家改革开放之后,每分每秒都在发生变化,包括他们的军队。”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军队建设的外媒老记者感慨:“与明显的‘换装’相比,这支军队的‘换人’是隐性的,但这却是他们不断强大的最关键原因。”无独有偶,在国内一家军事网站最近组织的“改革开放中的人民军队”调研中,72%的网民认为“军人知识结构不断升级”,是人民军队4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主因。

一位哲人曾说,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40年风雷激荡,40载波澜壮阔,在这段历史里,人民军队将触摸到怎样的永恒?回顾40年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史,一个结论格外醒目:“没有军事人员现代化,就没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打赢明天的战争,须打赢今天的人才战争。”

“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以人的进步为起点的。”上世纪80年代,文化知识课外班在全军的普及,让“很多战士脑子里墨水多起来了”;上世纪末,自考、函授在全军的铺开,让部队“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基础进一步厚实”;本世纪初,随着建设学习型军营活动在全军的开展,抓学习、重学习、比学习在全军蔚然成风。

曾记否,当沈方泉1994年成为我军第一位硕士连长时,我们还惊讶不已。然而没过几年,高学历干部在我军已不是新闻。当柏耀平这个“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两栖舰长”被媒体报道时,我们还新奇兴奋。然而不过数年,“指技合一”“兵种兼通”的指挥员已在我军比比皆是。可以说,正是全军官兵文化水平的大提高,才有了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正是由于规模化办学、现代化教学、超前性培养和不间断教育,我军才爬坡过坎,一路凯歌。

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党中央、中央军委以全局化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以整体性思维融合资源创新途径,在加速人才建设中既采取“非常之举”,又探索“长治之策”,加快完善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这个重中之重,使“人才成长系统”更加健全。

“当你离开每一块营地时,它都应该比你初到时更美丽。”6年倏然过,成绩尤喜人:我军新型军事人才建设实现由应急式、补缺式培养向全方位、成体系培养转变,由关注个体成长成才向打造群体方阵转变,一幅更为恢宏的人才画卷徐徐展开——一批创新团队快速崛起,一批新型指挥员百炼成钢,一批信息化尖兵开始唱主角。

“举网提纲,振裘持领”。从“军队更要注重抓好人才建设”到“人是现代化的核心”,再到“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纵览40年来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拎起了人才建设这个“纲”和“领”,才使人才成为带动战斗力整体跃升的“新引擎”,成为战斗力建设“弯道超车”“点上发力”的有力支撑。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以军事理论为先导、以军队组织形态为保证、以军事人员为核心、以武器装备为基础构成的完整体系和宏大工程。其中,军事人员是现代化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支配力、变革力的主体要素,其他要素的实现程度都有赖于主体要素的发挥。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人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的过程,是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的过程。

军事人员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如果说之前达到现代化必须掌握机械化知识,那么今天达到现代化就必须掌握信息化、智能化知识。未来战争,“以量取胜”将被“以质取胜”所更替,“力的格斗”将被“智的博弈”所取代。在人才建设中,只有及时更新军事人员现代化信息数据库,动态进行跟踪评估,才能促使人才素质与时俱进,从而在锻造人才航母中赢得“智的博弈”。

(作者单位:96731部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