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旅诗歌应有的精神高度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陈 琼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9-01-16 11:06:51

诗乃文学之源、艺术之根,应该率先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军旅诗歌作为诗歌领域独特而重要的存在,更要把握时代的律动,在强国强军新时代吹响更具本真意义的“战斗号角”,发出激越明亮的强音。精神是思想与情感的交汇,是诗歌的灵魂。新时代呼唤军旅诗歌的精神高度,赋予军旅诗歌创作光荣的使命。

精神高度首先源于对时代课题与境遇的深入思考。时代是出卷人,军旅诗人是文艺战线重要的答卷者,军旅诗歌则是铿锵而隽永的答卷。如何更好地描绘新时代强军的壮丽画卷、抒写新时代官兵的心声,是新时代军旅诗歌创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课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着眼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激励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加强对时代课题、时代境遇的深入思考,从而保证诗作立于强国强军的时代潮头。

新时代军旅诗歌创作需要植根时代、紧跟时代,注重从对军旅生活表面化、公式化、概念化的书写中走出来,呈现当代军旅生活真实的经验和处境,传达新时代军旅生活的独特样貌。要深刻领悟和洞察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巨大变革,看清来路、找到去路,看到关键、看到本质,不仅以参与者的身份再现强国强军伟大进程,更要以见证者的身份,呈现军人在时代巨变中负重前行的生命姿态、无限忠诚的价值坚守、阔步向前的担当作为。

精神高度需要植根于厚重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是“诗性文化”,诗词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军旅诗歌又在诗词海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中国古代诗词的许多作者原本就是军人或有过从军经历,他们的诗词大多反映御侮保国、出征远戍、守边思乡、鏖战牺牲等主题。古代的边塞诗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军旅诗歌。军旅诗歌总体而言是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的,所展现的精忠报国、建功立业、驰骋沙场、杀敌灭寇、舍生忘死的军旅情怀与反对侵略、渴望安宁、追求和平、坚持义战的战争哲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灵魂的洗涤。现代诗诞生后,军旅诗歌更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同频共振,以其刚健、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挺立在时代前沿,激励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爱国精神、英雄气概、不屈斗志。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始终是文艺创作的文化沃土与精神命脉,要让新时代军旅诗歌精神有高度,就必须广泛汲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丰厚营养,牢牢把握军旅诗歌的精神传统,使诗作挺立于厚实根基之上。

精神高度离不开宽广的视野眼光。中华文化是在兼容并蓄中发展起来的,其内在精神在世界文化史上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又驱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精神向高处跃升。这启示我们,军旅诗歌如果没有宽广的视野眼光,就很难站在精神之巅。只有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全面加强对世界军事革命、全球军事文化及其与人类社会各方面互动关系的关注与研究,才能不断解放军旅诗歌创作的思想,不断激发军旅诗歌创作的灵感,不断促进军旅诗歌精神境界和高度的跃升。

精神高度须在强军兴军伟大实践中挺立。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新时代军旅诗歌创作必须紧跟强军兴军步伐,在讴歌广大官兵的砥砺奋进、丰富创造中,传承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弘扬绝对忠诚、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善于创新、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严守纪律、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等精神,加强人民军队精神高地的构筑,从而把军旅诗歌的内在精神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艺术创作要从伟大实践中来,并在伟大实践中发挥积极而能动的作用,要综合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英雄叙事与日常叙事,融合战争元素与和平元素、强军实践与报国实践,呈现出新时代宏大壮美的奋进画卷,书写出荡气回肠的英雄篇章,展现出革命军人的家国情怀,激发出不畏强敌的高昂士气,锻造出决战决胜的血性胆气。

同时,要突出对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深切观照。军旅诗歌是以战争、军事、军旅生活、军人情感为书写对象的,离不开军人这一表现主体。因此,新时代军旅诗歌的创作,必须深切观照新时代革命军人心灵世界的需求与发展。强军兴军把铸魂育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因而必须以理想信念为根本,紧紧围绕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用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活泼形式的军旅诗作,描绘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从而既丰富发展官兵的精神生活,又引导官兵在灵魂上“补钙”,在本事上“升级”,在血性上“淬火”,在品德上“提纯”,更加有力地肩负起新时代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

还要看到,革命军人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血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的生命个体。强军兴军意味着军队建设深层变革与转型发展,不可避免伴随着个体和群体精神世界的阵痛。把“诗歌、思想、情感作为武器”的军旅诗人朱增泉提出,军旅诗歌应有“三味”,即兵味、硝烟味和人情味。新时代的军旅诗歌创作要把握军旅题材的时代性、丰富性、人文性,有高度也有温度;牢牢把握军人丰富内心世界的脉动,凸显军人在多元价值选择中的精神立场和蓬勃气血,诠释军人在备战打仗和完成多样化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忠诚、担当和血性,表达军人既慷慨豪迈又“诗意栖居”的丰富内心;使创作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崭新的时代风貌、浓厚的人文关怀;热情地为信仰而歌,彰显信仰之美、理想之美、精神之美和人格之美。

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既是为了保卫人民美好生活,又离不开人民坚定支持。同时,新时代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又紧密相联、彼此相通,统一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伟大斗争。军旅诗歌的创作,要体现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体现军民一致与军民团结的光荣传统,体现军民融合的时代潮流,不断推出广大官兵喜欢同时人民群众也喜欢的精品力作。既满足广大官兵的精神需求,又发挥好军旅诗歌的社会功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军旅诗歌成为引导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这也是军旅诗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当前军旅诗歌创作中,的确存在数量虽多但精品佳作匮乏的问题。部分作品语言粗糙、空喊口号、诗味寡淡的问题较为突出。存在的这些缺陷,既有艺术修养缺失、审美格局狭窄的问题,更有宏大性、思想性不够的原因。当然,军旅诗歌也处于“量增”以及“由量到质飞跃”的时期。推动军旅诗歌创作的蓬勃发展,要从多方面努力,特别是要把握其精神高度,重攀高峰、重塑高地、重振精神,体现“新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特征,体现“军旅”的独特品格与特性,并体现“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新时代军旅诗歌应该具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匹配的品格和气度;坚守信仰,讴歌英雄,坚定意志,抒发情怀,陶冶品德,铸就灵魂;讲述中国军人的新故事,塑造中国军队的新形象,建构“史诗”,构筑丰碑;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