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极限”之忧 方有“备胎”显威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郝东红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9-05-23 09:15:15

近日,有关华为“备胎”芯片一夜转“正”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华为海思总裁致员工的内部信中指出,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并潜心打造“备胎”计划,在外来先进芯片和技术不可获得时,将曾经打造的“备胎”变成“历史的选择”。在信息共享时代,只有常怀“极限”之忧,潜心做好应急预案,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并最终化险为夷。

相传在一次宫廷宴会上,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巴赫的琴弦被人故意毁坏,仅留下一根G弦。当所有人等着看他出糗时,巴赫凭借自己的才华,仅用一根G弦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也就是著名的《G弦之歌》。华为事件和巴赫的故事印证同一个道理: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危机拿有准备的人没辙。企业发展、人的成长如此,国家安全、军人备战更是这样。

居安思危方可临危不乱。“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共享时代,一些短板和弱项,平时虽然可以用“拿来主义”悄然应付,借“共享思维”蒙混过关,但一到危急时刻,短板就会变成“卡脖子”“牵鼻子”的关键,弱项就会变成对手“釜底抽薪”的缺口、鞭打“七寸”的软肋。战略上要实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不仅要利用绝境激发潜能,更需要过硬的战技术性能做支撑。只有居安思危,潜心钻研弱项、补齐短板,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关键时刻不被动挨打。

能力储备才是真正的“援军”。生存上的极限虽不多见,但一个民族、一支军队极限训练不可或缺。困境、绝望、孤立无援是军人乃至一个民族可能经历的现实考验。坐以待毙、翘首乞援只能自吞失败的苦果,唯有像华为那样早做“备胎”计划,像巴赫那样,在平时注重储备专业技能,才能在逆境中胸有丘壑,冷静地谋篇布局,沉着地突出重围。军人应该多一些自我磨砺的意识,把战争想得残酷些、把敌人想得狡猾些,永无止境地储备和积累军事知识、历练应战本领,在自己的潜能深处准备一支无形的“援军”。

“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铸造诺亚方舟。”在逆境中,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华为海思总裁致员工的信之所以广受赞誉,就在于信中体现出一种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的气度。战争中的绝境、生活中的困难常常会摧毁我们的心理防线,恐惧和绝望常常会吞噬我们的勇气、迷惑我们的心智。但逆境与成功往往只有一墙之隔,如果顾影自怜、自怨自艾就会自乱阵脚,失去绝地反击、弯道超车的良机。对待逆境的正确方法应是在平时注重技能积累、居安思危,在极限施压下赋予勇气、智慧和毅力,挺直脊梁、奋力前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