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人防工程大门洞开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邹冬梅 责任编辑:乔楠楠 2019-12-13 11:02:51

年终岁尾,少数用作地下商场的人防工程在安全检查中暴露出一个薄弱环节:仅仅预留了人防门位置,而没有安装到位。人防门又称防护门,是防护工程的关键部位,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建成并使用多年的人防工程没有安装防护门,至少反映出3个问题:

一是战备观念有所欠缺。有了战马而不配备马鞍,等敌人来了再去配,未必来得及。二是工程质量把关不够严格。在大门洞开的情况下就投入使用,不能不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打了折扣。三是日常维护管理没有到位。虽然平时用作商场,但人防工程的战备工程属性不能变,防护功能不能减。人防门缺位问题,说明人防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亟待加强。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掩蔽人员与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具有战时保护生命、平时服务生活的双重功能,其质量问题至关重要。抓好人防工程质量,至少应从3个方面着手:

完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受人员编制限制,人防主管部门工程质量检测力量薄弱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客观上需要走开一条行政监督、第三方辅助与企业自控相结合的新路子,防止和克服主管部门管不过来、社会专业力量又进不去的“两头够不着”现象。特别是要把人防工程检测纳入住建部门工程检测的大盘子中,做到地上工程与地下工程一并规划、一并建设、一并检测,让地下工程的质量检测走出“地下状态”,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建立常态化监管队伍。实践证明,对已经开发利用的工程实施常态化监管十分必要。近年来,重庆市沙坪坝区设立了“洞长制”,每一处防空洞都有一名洞长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做到了洞长一上岗,隐患无处藏。各地可以借鉴这一做法,明确具体责任人,使工程监管实现常态化,一旦出现问题,板子能够打到具体人身上。

提高维护管理科技含量。目前,一些地方的指挥类人防工程实现了智能化、可视化管理,一旦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出现火灾隐患,监管系统便会自动报警。随着“智慧人防”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应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向普通人防工程延伸,使越来越多的“地下长城”实现智能化管理。有条件的单位还可运用区块链技术,采取上下级“共同记账”的管理办法,发挥区块链技术可回溯、难篡改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人防工程的日常管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