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一起探秘“刀尖舞者”的成长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俞 红、陈 聪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2-10-25 06:52:01

探秘“刀尖舞者”的成长

——怎么看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

天边传来轰鸣声,一架架歼-15舰载机出现在预定空域,随着拉动弓弦般的脆响,机腹后方的尾钩精准地钩住了拦阻索,在甲板上划出一个巨大的“V”字,又一批年轻的飞行员顺利通过着舰资质认证。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海军航空大学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坚持为战育人、为国砺剑,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打造出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的“中国样本”。这是我军新时代人才强军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加强军事人员现代化建设布局,我军人才工作面向未来、一体推进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为迈向世界一流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为什么说军事人员现代化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核心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赋予的使命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人才培养。革命战争年代,军队人才工作聚焦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依托战争实践,培养了一大批听党指挥、能征善战、英勇不屈的军事人才和英模人物。在长期探索实践中,我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我军特点的人才建设之路,形成了体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符合党情国情军情实际、契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特色优势。

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中,军事人员现代化是最具活力和支配力、变革力的主体要素,其他要素的实现程度都有赖于主体要素的发挥。谁能在人才竞争上占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谁能拥有人才上的优势,谁就能取得实力上的优势。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人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的过程,是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发展优势的过程。

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人才、人才不足、人才质量不高,是打不了胜仗的。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竞争、对抗的背后主要是人的比拼。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作战方式由“以物释能”向“以网聚能”“以智驭能”转变,正在革命性地改变人在战争中的赋能方式和运用模式,对军事人才的战略思维、科技素养、联合意识等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以陆军合成步兵营为例,就有数十种专业、百余个岗位,就像一台结构精密的机器,每一类人才都不可或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之于现代战争,犹如舰之龙骨、马之缰绳,人才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我们要着眼能打仗、打胜仗,把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作为重要战略课题,加强人才工作战略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确保我军人才能够驾驭现代战争、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为什么要把“四类人才”培养作为重点突出出来?

国以才兴,军以才强。2021年11月,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立起了锻造新型军事人才的新目标、新愿景、新格局,发出了打好人才攻坚仗、主动仗的动员令。2022年1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人才工作的决定》,对加强新时代军队人才工作、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作出系统擘画和战略安排。特别是同步印发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中,针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的特点和建设现状,从加速锻造、超前预置、特别扶持、复合培养等方面,拿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管用办法。培养这“四类人才”,体现当前备战打仗的急需,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标志着我军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主体,是组织指挥联合作战行动的关键力量。现在我军已经建立军委和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但真正精通联合作战指挥的人才还不是很多,“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在国防大学联合作战指挥培训班教学计划中,最核心的专业课就是《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一场场带实战背景的联合战役被转换成精研细训的筹划演练,将学员的战争思维串联成一场场“头脑风暴”。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瞄准强敌对手、紧盯高端战争,以军兵种前端培养为基础,以联合岗位实践锻炼为关键,以优先使用为导向,完善培养选拔机制,锻造大批懂作战、善指挥、会联合的优秀人才。

新型作战力量人才是战斗力新的增长极,是未来胜战的“台柱子”。当前,以新一代太空、网络、智能、深海、生物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群,使战场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对人才需求迅猛增长。2022年6月,“智能战鹰”陆军第二届无人机专业定向培养军士技能竞赛在某训练场举行,数百名参赛人员在实战背景下开展激烈较量,在无人作战领域为部队预置了一批专业力量。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必须紧盯短板弱项,聚焦重点领域,超前筹划、前瞻布局、体系设计,广泛吸收各类新域新质人才,走开常态化迭代升级的人才培养新路子。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是强军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宝贵战略资源。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眼光的科技人才,往往能够引领解决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1956年,钱学森在我国关于先造飞机还是先造导弹的战略选择上,得出“导弹可以取代飞机”的结论,“争气弹”一举奠定了我国大国地位。正是一代代军事科技人员矢志报国、献身国防,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托举起科技强军的时代伟业。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必须遵循战斗力生成规律、科技创新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紧紧抓住“创新”与“人才”一体两面的相互作用,激励科技人员大胆干、放心干、放手干,激活科技强军的一池春水。

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是军队未来蓝图设计重要参与者,是国家之间长期竞争博弈的制胜关键。军队战略管理,站的是顶层、谋的是全局、管的是长远。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聂荣臻同志主持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创造性提出“科研十四条”和技术与行政“两条指挥线”,抗美援朝战争中洪学智同志协助彭德怀同志建立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构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等,都是战略管理杰出之作。培养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必须更新管理观念,增强战略方向的判断能力、战略环境的适应能力、战略决策的筹划能力、战略实施的监督能力,全面培养锻造具有全局视野、善于战略谋划、精通现代管理的明白人。

为什么说人才是培养出来的更是用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海军,党中央决定肖劲光同志担任海军司令员。他毫无思想准备,向毛泽东同志坦率地说:“我是个‘旱鸭子’,哪能当海军司令?”毛泽东同志早有准备,笑着回答说:“我就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让你去组织指挥,又不是让你天天出海。”肖劲光同志边干边学,使我国海军从无到有、迅速壮大。1955年,年轻的海军部队协同陆军、空军,首次对近沿海岛屿的国民党部队实施联合作战,成功解放一江山岛。坚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军的一条重要制胜经验,人才是在战争实践中打出来的。现在,我军多年没有打仗了,必须回答好长期和平环境下如何培养军事人才这个重大课题。

“关于职业规划,你最关心什么?”这是某部《干部个人发展意向表》上的一个问题,近九成填写者的答案与“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有关。军事人才的成长,需要经过阶梯式、递进式的培养和历练,不同的岗位可以练就多样的本领,不同的领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新的军官制度根据备战打仗和军官职业发展需要,体系设计军官交流的形式及功能作用,把组织按路径选拔培养、军官按路径成长发展衔接起来,持续激发军官在不同领域有序发展的动力。

人才成长起来了,培养出来了,关键还是要用。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做到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就能够使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聪明才智和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有学者对1500年~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为37岁。一般而言,人才的成长可分继承期、创造期、成熟期和衰老期4个时期,创造期是贡献社会最重要的时期,这也是用当其时的“黄金期”。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全校20多个国家和军队级科技创新团队,中青年骨干挑大梁、唱主角,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梯次衔接、薪火相传。各级只有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配置到最适合的岗位,才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能。

(执笔:俞 红、陈 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