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钟东荣 杨明月 郭干干 责任编辑:杨一楠 2018-09-14 09:06:14

一个移民村的十年脱贫路

——甘肃省酒泉军分区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多亏了军分区这么多年的帮扶,才让我们斩断了穷根,过上了好日子。”驻村干部张丫娟告诉记者,她刚来到甘肃省酒泉市梁湖乡岷州村时,对这个环境恶劣的移民村能否摆脱贫困没有信心。十年来,在酒泉军分区的倾心帮扶下,岷州村在基础设施、村民精神面貌和产业项目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年底,岷州村人均收入达到10273元,实现整体脱贫。

完善基础设施引凤回巢

2009年,张丫娟第一次来到这里,戈壁上突兀的土坯房让她印象深刻:“根本没有什么树木,风一刮,漫天黄沙,伸手不见五指。”而记者眼前的岷州村,目光所及是整齐的白杨树、整洁的砖瓦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008年,岷州村建村,有村民1635人,大部分来自岷县等贫困地区。移民村如何留住人,留住年轻人,成为摆在酒泉军分区领导面前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宁愿在外务工也不愿意回乡发展,只有老人孩子的村子永远脱不了贫。”对口扶贫的军分区领导认为,村子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西北的冬天,天亮得晚。之前,学生们早上上学,只能靠手电或煤矿工人用的矿灯照明。2016年,军分区投入30万元为岷州村架设太阳能路灯75盏。“不仅方便学生上学,也方便村民早起干农活。”岷州小学老师孟姣说。

硬件设施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基础,也是一座村子的根基。经过10年发展,岷州村有了100亩官兵栽种的防风林,村里不再黄沙漫天尘土飞;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口,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往更多地方;破旧的土坯房、危房变成了砖瓦房、二层小楼……

2016年,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张峰回家过春节,发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村发展。于是,他也加入了军分区推荐的致富项目,养殖了90头毛驴。去年,张峰的养殖小区年收入达到10万元,还带动16户群众脱贫致富。

致力“精神脱贫”凝聚人心

过去,岷州村不少村民对脱贫缺乏信心。酒泉军分区政委许尔瑞认为:“思想上的脱贫是最根本的脱贫,观念上的转变才是最根本的转变。所以,我们在帮助村民稳定下来的同时,致力于让他们‘精神脱贫’。”

“以前总想着一直吃低保,日子过得去就算了,要不是军分区领导给我做通思想工作,哪有现在的好日子!”村民康国录患有青光眼,女儿远在新疆,脱贫意愿不强。了解情况后,军分区领导和驻村工作队先后5次走进康国录家里宣传政策,帮助他点燃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敦煌市人武部政委白致华帮助规划下,康国录承包50亩地种植棉花,2016年年底实现脱贫。

几年前,军分区牵头协调酒泉市6家单位,协助岷州村成立村民技术培训中心、农家书屋、民兵连部和村民文化室。这两年,他们还先后组织近百名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村民实际,宣讲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专门到岷州村分发十九大精神宣传手册。现在,岷州村不仅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项目

在一座种植西红柿的日光大棚前,记者见到了村民卢杜贞。他是军分区的定点帮扶户,今年摘掉了“贫困帽”。

日光大棚种植技术,当时对村民来说是新鲜事物,虽然建大棚的成本军分区帮忙分担一半,可卢杜贞还是犹豫不决,这两年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有了不错的收益,他才鼓起勇气加入进来。

正逢周末,记者看到不少游客专程来这里采摘西红柿、人参果等,大棚外留有农户姓名和电话,购买者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联系上卖家。“现在预计一年大棚收入有2万元,我准备明年再盖一个。”卢杜贞对大棚的效益十分满意。

针对岷州村距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军分区支援新建日光大棚120座,提供水泥425吨,87家贫困户都有了致富项目。日光大棚只是岷州村众多致富项目中的一个,在军分区帮助下,这里还发展黑枸杞、优质苜蓿等种植项目。

除此以外,酒泉军分区还将全面脱贫的敦煌市、肃北县、阿克塞县和甘肃矿区4个人武部调整到梁湖乡,开展集中帮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上马一批“管长远、有奔头”的扶贫项目。(钟东荣、杨明月、郭干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