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173枚军功章:走近山东省新泰籍现役官兵“功臣群体”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姜玉坤 刘德超 孔令强责任编辑:王凤2021-11-27 10:00

见证者说

感受荣光 无愧荣光

■某部参谋 王文刚

那段日子,《今日新泰》用3个整版篇幅逐一刊登2020年度新泰籍官兵立功人员的个人简要事迹,新泰市广播电视台还在《晚间新闻》陆续播放立功官兵的故事。看了这些新闻,我们驻军官兵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对我们每名官兵来说,既要感受荣光,更要无愧荣光。

立功受奖的战友,应该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那种胸怀和境界:深藏功名,初心不改。军人崇尚荣誉,但绝不把荣誉当成资本。以平常心态对待荣誉,干出更好业绩,争取更大光荣,这才是人民子弟兵。

没有立功受奖的战友,应该以战友的荣誉为荣誉,为战友而高兴,以战友为榜样,互帮互学,大家一起争当“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美国作家威尔·罗杰斯说过:“我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世界上平凡人居多,没有军功章,照样干出自己的业绩,这才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境界和本色。

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伟大的。走进军营,成为这支军队的一员,本身就是一种荣光。军队越能打胜仗,人民群众越放心越高兴。无论是否立功受奖,战友们携手奋进,一起苦练打赢本领,在感受荣光中创造新的荣光,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来自人民 服务人民

■抗美援朝老战士 林全先

我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新泰籍老兵,当年在前线作战,几乎天天经受生死考验。起初,在战场上,最难熬的不是与敌人作战任务艰巨,而是难以适应天寒地冻的天气,多数官兵身上冻疮连着冻疮,饿了一天又一天。那时候遇到的困难、吃过的苦头,完全超出了现在的想象。

即便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我们还是屡立战功,创造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现如今,军营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好了,训练、战备环境变了,武器装备也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从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兵,见面的时候常常谈到一个话题:今天的官兵真的赶上了好时候!

赶上好时候的官兵,怎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苦练精兵,多掌握几手杀敌本领,争取早立军功,是我们这些老兵对新兵最大的期望。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当年,我们这支军队是从山沟里、青纱帐、芦苇荡“钻”出来的,如今部队官兵素质高了,大学生、研究生多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就是党和人民指到哪里,我们就冲到哪里;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电影《长津湖》中雷公牺牲前哼唱的《沂蒙山小调》,沂蒙老兵会唱,沂蒙新兵也会唱。把爱家乡上升为爱祖国爱人民,是“老兵新传”,更是新兵给老兵的最好礼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