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金头盔”比武:消除“高度差” 解放战斗力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范江怀 王天益 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07-23 08:50:05

消除“高度差” 解放战斗力

——空军“金头盔”比武进化史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空军航空兵某旅在暮色下的天空中展开对抗训练。刘应华 摄

从飞行员到战斗员——

急需的是一个嬗变的熔炉

和很多新生事物一样,“金头盔”比武一开始面对的并非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在一次次思想观念的争鸣和交锋中成长。

“与其说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不如说是给大家立一个门槛。”谈到当年策划组织“金头盔”比武的初衷,时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的亢卫民如是说。

有着近3000个飞行小时的“老飞”亢卫民,深知我们有些飞行员的差距:能飞,但不一定能打——拉出来能把数据飞得很漂亮的飞行员,却不一定都是能打仗的战斗员。

“飞行员”与“战斗员”之间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就是“自由空战”。当年组织“金头盔”比武,就是要给空军飞行员提供一面镜子,让众多飞行员从这面镜子里看清自己的本领,看清自己与打胜仗还有多远。

想法很好,但问题也来了:谁能保障安全?

具体说到空战的训练,为保证安全,曾有一段时间,飞行员进行的是“保持一定高度差的空战”。有了这个“高度差”,保证了训练“安全”,但在实战中肯定是“最不安全”的。

参加首届比武的李红文,有一个痛彻心扉的体会:几十年如一日,空战训练始终保持高度差,按照固定的套路飞着长年不变的战法,飞行员的空战素养和战斗作风始终有一种“被包裹”的感觉,打仗的潜能和激情始终激发不出来。

“高度差”像一条无形的锁链,束缚着空军飞行员实战化训练的手脚,也限制了广大飞行员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用“高度差”训练出来的飞行员,未来战场上不要说消灭敌人,就连保存自己也令人担忧。

“金头盔”比武的设想提出之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一次次讨论、调研和论证,大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提升实战能力就必须消除“高度差”,安全不是保出来的,是练出来打出来的。

首届“金头盔”,还不敢堂而皇之称之为比武,而是叫“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考核也不是在一个地方一次性进行的,而是在多地分批组织的。

当时组织者的想法是,把孩子生出来再说,至于取什么名字、场面宏不宏大并不重要。

令人没想到的是,首届“金头盔”比武,在空军乃至全军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好评如潮。

空军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空军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成功实践。

参训的飞行员普遍反映:体会深刻,收获很大,空战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更多的有识之士则看到:自由空战不仅消除了“高度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飞行员的训练热情,也极大地解放了战斗力!

不过,思维坚冰不是通过一次努力就能够彻底打破的。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军的训练场上迎来了新的春天。“能打仗、打胜仗”的号角,一扫各种质疑和担心,掀起了实战化练兵的热潮。

2013年,第三届“金头盔”比武拉开了战幕,空军进一步完善了对抗交战规则、协同规则、安全规则和空战评估方法及标准。

也正是在这一年,“金头盔”比武还搞不搞的质疑销声匿迹,把“金头盔”比武如何搞得更好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