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战位 雪域跋涉,一场奔赴昆仑之巅的新年之约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 作者:张艺藐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19-02-01 12:12:18

【新春走基层·记者在战位】雪域跋涉,一场奔赴昆仑之巅的新年之约

■国防在线客户端记者 张艺藐

年,越来越近。一场来自海拔5418米边防哨所的约定,也越来越近。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采访分队为了在除夕赶到全军最高哨所——海拔5418米的河尾滩边防连,和官兵一起过年,必须先要到达400公里外的三十里营房兵站。这一路途径新藏线,需要翻越三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达坂,这是通往河尾滩、神仙湾等几个边防连队的唯一道路。

在高海拔地带远眺,道路蜿蜒。

上午10点,阳光早已叫醒祖国的大片土地,这里才刚刚苏醒,车辆从喀什地区叶城县零公里界碑出发,征途从这里正式开始。记者一行带着行李物资和勇气正式踏上这“生命禁区”,等待着我们的是一片未知。

来之前想象过这里的美丽,却没料到这里的艰苦。

喀喇昆仑山空气十分稀薄,长年冰雪皑皑,这里不见树木,没有花草,天空中几乎看不到飞翔的鸟类,偶有几只秃鹫飞过。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呼啸的大风,强烈的紫外线,和望不到头的群山。

开往库地达坂的路途,一路飘雪。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采访分队到达库地达坂地标。

当祖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飘雪,通往库地达坂的路上也开始飘起雪花。海拔3150米库地达坂,延绵27公里,一路蜿蜒,山高谷深,十分险峻。

在这个手机都无法定位的地方,4G信号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手机上“无服务”标识开始频繁出现,直至完全“与世隔离”。车辆间全程用对讲机交流,“前方车辆注意避让”“落石小心”“道路结冰,注意安全”,一路颠簸,所有人把心提到嗓子眼儿。

两车相会,另一侧是悬崖。

经过4个小时的行驶,车队来到新藏线上的第一个兵站做短暂补充,200公里的距离走了4个多小时,是在平原地区行驶用时的两倍。为防高反,不能做剧烈运动,连车上的海拔仪表盘都临时罢工,一切在这里都不得不放缓脚步。

前进!短暂休整后我们再次出发,开往麻扎达坂,这也是新藏线上最长的一个达坂,道路的凶险程度也在上升……

挑战才刚刚开始,如果说“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那么出了兵站,前行不到十分钟,“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几乎没有过渡,海拔陡然升高。

通往麻扎达坂的路况,道路有冰雪,车辆的另一侧是悬崖。

长年冰冻的叶尔羌河。

麻扎达坂海拔4969米,是新藏线上最长的达坂,维吾尔语中麻扎是“坟墓”的意思,悬崖陡立、冰雪覆盖的麻扎达坂,有数不尽的回头弯。同行的司机班长告诉我们每年这里都会吞噬许多车辆和生命,这里虽是“生命禁区”,但是却常见狼的身影,不久前两位驴友被狼吞噬的消息依旧令人打冷颤。

一路上除了少量工程卡车赶着年前下山,和我们同方向上山的车辆几乎没有,50年代,脚下的公路由解放军热血开辟,如今来往的人依旧是这群人。

路上翻下悬崖的大货车。

黑卡达坂路标。

海拔一路升高,高原反应毫不客气地向我们袭来。缺氧头疼、身体发麻、呼吸渐渐急促,咕噜噜响起的氧气瓶声音,能带给大家些许安慰。

在通往最后一个海拔几近5000米的黑卡达坂途中,柏油马路逐渐消失,由于海拔过高,道路建在冻土层之上,无法铺设柏油,一路砂石飞扬,不远的距离甚至看不到前面的车辆。这时,大家因为疲惫和高反,车内开始沉默……

当地顺口溜“行驶新藏线,堪比蜀道难;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左摇右晃转过最后一道弯,海拔也逐渐降低,高反慢慢缓解,大家在等待最后目的地的到来。

通往三十里营房的路况,一路砂石飞扬。

这时夜幕降临,经过8个小时颠簸,我们到达三十里营房,这里是踏上雪域高原的必经之地,下车后远远听到战士们的口号声,营房前红色灯笼高挂,战味和年味一起扑面而来,河尾滩哨所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海拔5418米的哨所过年是什么样?那群驻守边防的“最可爱的人”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持续关注,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感受云端上的“团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